第740章 走向共和(上)
天下定于一,不仅仅是政治名义的统一,更是经济、文化上相互联结。以武力吞并诸侯可能只需要几十年时间,但在经济、文化上统一九州,却得花上数百年!
“没错!”赵无恤一拍手掌,踱步到有些迷糊的端木赐面前,眼里闪着耀眼的光芒,子贡知道,这是赵将军发现某件事很有趣时的表情。
赵无恤吞下了心里的惊讶,原来只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位计然先生不愧是历史上搞经济的行家,非但善于洞察人心,还能着眼于底层的物质基础,知道这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他提出的虽然只是区域性的统一,其意义却非同一般。
“共和。”他念叨着这个词:“子贡,我想要你做陶丘的共伯和,与曹国的大夫、豪长、商贾、百工一起签订契约,在找出适合的新君前,行共和之政!”
计然一愣,随即颔首不已:“将军总结的好,简而言之,这就是老朽所说的百年之计。若能如此,统合晋、卫、鲁,让赵氏幅员之内如同一国,并非难事。”
赵无恤也无奈,这些在野大才,是不是都这么有脾气和性格啊?
赵无恤似笑非笑,他让子贡将陶丘里的各势力,以及各阶层现状简略地说了一下,得知经过次一事,曹国君权算是威风扫地,曹人对国君的需求,更多是出于一种惯性。
计然肚子里不知有多少主意,却故意神秘兮兮地藏着一手,赵无恤拿下卫国,他便献上统合卫国的计划,等赵无恤击败齐军,回师打赢晋国内战后,他才会献上“百年之计”的详细举措。
他更是觉得此策可行,便指着子贡道:“第五个问题,你听好了。”
不过等他兴致勃勃地想要知道计然“百年之计”的详细内容后,这位辛文子先生却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了。
PS:剧情需要,把史记和竹书纪年里关于“共和行政”的记载糅合了!
“车同轨,书同文?”
“唯。”
若他在公元前5世纪就开始着手文化和物质上的统一,历史又当如何呢?光想一想,就足以让赵无恤激动莫名了。
“四百年前,宗周国人暴动,以专利之法害民的荣夷公被杀,周厉王逃于彘。国人不愿意厉王回来,也不接受他的太子继位,后来发生什么了?”
这也是历史上秦首肇一统,但各地的融合却大成于汉朝的原因。
子贡不假思索:“德高望重的共伯和被大夫和国人推举出来,干天子之位,而周定公、召穆公则佐其处理政务,三公共治。直到十四年后,周厉王死于彘,太子静继位为周宣王,故而这十四年被称为共和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