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理三定律(下)
大燕到了现在,官员臃肿腐朽,人心各异,魏越保留原本的官员,这些官员只会削弱新政权的力量和基础。
进行大清洗,不但不会削弱力量,反而使原本魏越的小集团跳上舞台,掌握资源,并且使施政和控制的障碍减少。
对清洗的清楚而正确的认识”使王弘毅深刻明白,某种程度上”魏越甚至超过了曹操的程度。
拥主而立和废主自立各有各的好处,但在现在情况下,魏越采取这个政策,是对组织原理的深刻理解。
南方出现了大敌,王弘毅心中一时思考不定,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南下的方针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型,自然是曹操,曹操靠着这个发展起来是没有错,可是问题是,成也献帝,败也献帝,自曹操一代,臣子中始终有着汉室的阴影,并且在几次战役中都发挥作用。
据传赤壁之战”也和汉室有关”泄露情报”牵制力量。
而三国的吴国孙权,基本上都是自立,自封吴侯,却毫无这方面的问题。
再联想到朱元璋杀小明王。
王弘毅清楚的认识到”处于朝廷下的魏越,和自立的魏越”完全是二回事,实力相差一倍以上。
这时张攸之过来,见王弘毅眉头深锁,想得很深,眸子望着远处沉默不语,张攸之不禁暗暗一怔。
王弘毅片刻,平静的问着:“张攸之,你觉得金陵的事,我们怎么样应对?”
张攸之这时早已经反复思考过,听了主君询问,不假思考的说着:“臣以为,这事不必多虑。”
“哦,说来听听。”王弘毅一惊”问着。
“主公,魏越称王也好,废帝也罢,和我们并没有多少关系一隔着荆州呢!”张攸之应着说着:“所谓远交近攻,所谓鞭长莫及,都是这个意思。”
其次,进行残酷清洗的魏越,王弘毅不但不以为错,反而叹了一声:“英明!”,不同立场不同气运有不同看法,在大燕的立场上,魏越是倒行逆施残杀忠良,在新兴集团来说,是消除死硬的粪石分子(又臭又硬)。
事实上,许多人对组织原则并不理解。
并不是团结越多的人越好”一个郡只需要一个郡守,二三个副职,十几个中层官员,以此类推。
而这个要求,魏越的小集团完全可以胜任。
人多了,只会导致资源分薄效益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