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明定国是
秋后算账能算到太子殿下的头上吗?十之八九,就是将他的脑袋砍下来祭天!
他是个有工匠精神的人,躲在东宫里,拿出了看家本事,用心捣鼓了一番,而后一道旨意就出来了,张永战战兢兢的看着这旨意,又要吓尿了。
对于弘治皇帝而言,他需要有人入值宫中,随时备询各种疑问,譬如蒸汽火车的问题,譬如医学的常识,譬如工程上的问题。
毕竟……旨意必须得是宦官颁发的,宫里的宦官没有,那就你了。
而弘治皇帝显然认为,这个秘书机构过于腐朽,里头充斥的翰林官员,实用的功能越来越低,这技能点,都点在了道德和装逼上头。
这圣旨的炮制过程,他可是全程参与的啊。
…………
想一想,很带感啊,除去为了免使天下人的非议,不给明旨,不给钱粮之外。
科学院的地址,是极好选的。
除此之外,还要对科学人才进行一定的考校。
靠着大明宫,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虽已建起了许多的部堂,可要开辟一块地方,却是轻而易举之事。
翰林院的本质,乃是秘书机构,几乎所有的职能,都是协助皇帝治理天下,这也是为何,翰林院地位非同一般的原因。
不只如此,他还知道东宫里还有金刀,有‘玉玺’,现在,他还怀揣着一份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圣旨,可以想象,作为一个身体有残缺的残障人士,面对这么个东西,是何等心情。
方继藩却瞬间明白了。
陛下不追究倒罢,可谁晓得将来会不会来个秋后算账呢?
朱厚照睁大眼睛……法办,怎么个法办法?狗……狗……狗啥来着?
所以科学院也是一个秘书机构,他们负责组织人,向皇帝讲授和传播知识,也负责扈从皇帝,入值宫中,随时回答皇帝的问题。当然,还需对所有的科学知识,编撰出书册,进行存档,大抵……可能未来,需修一部百科全书。
既是自家的自留地,这科学院的标准,自该比翰林院的规模还要大一些,部堂的建制规模大小,某种程度决定了其重要的程度,因而工程学院立即开始着手规划,务求巍峨、雄伟,要在各部堂之中,鹤立鸡群,彰显霸气。
皇帝单凭仁义和道德文章治天下,对外界一概不知,这与何不食肉糜又有什么分别?
至于旨意,这就是朱厚照的专长了。
而今铁路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技术渐渐深入至人心,成为人们的日常所需,医学也开始渐渐日新月异,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皇帝竟一概不知,这还是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