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君臣相得
奉天殿外头,方继藩遇到了杨一清。
可是……当通州的实际民情赤裸裸的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时,他心头是震惊的。
弘治皇帝见这熟悉的面孔,还有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淡定从容之色,顿时,眼里湿润了。
当初,他想要打击新学,毅然决然的前去通州。
他豁然而起。
杨一清见着方继藩,心思却是复杂无比。
他开始慢慢的吸收这些新的事物,还有那新的学问,先是内心深处,还有抵触,再后来,却已能够如其他的小吏一般,招待商贾,甚至和人谈及国富论的观点,他也开始拿起求索期刊,看那求索期刊中的文章,紧接着,对这个世界,开始了新的思考。
若非欧阳志在保定府打开了新政的大局,现在弘治皇帝还摸不透未来的方向呢。
紧接着,陛下震怒,将他贬为小吏,他先是浑浑噩噩,可慢慢的,当他用一个小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再去思考理学和新学时,竟一下子,让他开始动摇了。
须知任何的学问,或者说,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都需要有实际的治理来相互辉映的,毕竟理论需联合实际。诚如当初,汉武帝独尊儒术,也需有一个儒家治理天下的样板,譬如加强集QUAN,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抑制豪强,诸如此类。
他根本就接受不了的。
与欧阳志四目相对。
反正都是一把老骨头,在方继藩眼里,没有什么分别。
想当初,他还记得,在殿中,有人行刺,是欧阳志挡在自己的身前。
杨一清还是老样子。
一桩桩的往事,走马灯似得在弘治皇帝脑海里划过。
而欧阳志,则为天下提供了一个样板,向全天下宣示,新学以及新政这一套,行得通。
当初的杨一清是自负的,越是自负,遭受的打击越大,简直可以说他一生的学识都被颠覆了。
三人进来,方继藩和杨一清已是拜下行礼。
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在自己治理下的百姓,居然如难民一般,纷纷往保定去,无数的百姓,视自己如豺狼,这几乎有人,如用刀子在剜着他的心。
欧阳志一脸茫然,却还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