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殿下千岁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对于天子而言,太子肯去体会民间疾苦了,这就是大幸啊。而对于宫中而言,天下的万民,得知太子殿下亲自作为典范,在西山耕作,那么……则岂不是比劝农书要有用的多?
什么……陛下竟带着太子夜里出去瞎晃悠?
事实上,确实很重要。
刘健也有些尴尬,不知是该说点啥好,要弹劾一下吗?还是假装啥都没听见?
这些争议很重要吗?
刘健颔首。
弘治皇帝便说,六部科道的职责便是纠正天子过失的,一旦让他们知道咱们出宫夜游,这弹劾的奏疏,很快就要来了,惹不起,惹不起,你小点声,别让人知道了。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调一支军马至西山左近,以备不测?”
这段对话,理应是起居的宦官记录下来的,说穿了,是私密,而且从太子问出六科为啥这么牛,可以看出,那时候太子应当年龄还很小。
刘健淡淡道:“不过,太子殿下出城学习,事关殿下的安危,老臣颇为担心,因此,老臣以为,西山的卫戍,还需增强为好。”
谢迁低垂着头,一脸疲倦的样子,好似是不堪重负,作为老臣,已经吃不消的模样。
什么学术之争,什么理学、新学。
李东阳木若呆鸡,没听见。
弘治皇帝一愣,眼里放光,不得不说,理论水平而言,刘健确实高明。
而现在,朱厚照直接将这陈年旧事给揭了出来,意思便是,当初父皇不也天天夜里带儿臣出宫去瞎晃悠,也没出啥事,你看,现在儿臣去西山,能出啥事?
弘治皇帝莞尔,连连颔首:“刘卿所言,甚是,朕深以为然。”
“……”弘治皇帝脸色青一块红一块,不知说啥好。
刘健的着眼点,不在于学派和学说的争议,却将宫中的利害关系给分析透了,这事,对宫中有莫大的好处,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儿子,脑子缺一根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