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杨论士
不一会,车子朝着杨霖驶来,停下之后,马夫掀开车帘,一个身穿红袄的老者,慢慢走了出来。
而挽救危难的中兴四大名将,或起于草野,或起于边军,没有一个是士大夫出身。
赶车的马夫看见路边的杨霖,微微一怔,对着车内说了几句话,隔得远只能看到他回头,听不到说的什么。
今日来送蔡京,不为别的,就为他真的为这个朝廷和百姓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他的居养制,让无数的鳏寡孤儿得到了赡养,他的进学制让穷人的小孩有了读书的条件,他的新政让大宋的经济起死回生更加繁荣。
秋意潇潇,落叶纷纷,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子保养得极好,车轴只是微微出吱呀之声,行在宽敞平坦的京师大道上,车子丝毫不见颠簸。
一阵秋风吹来,卷进几片树叶,杨霖吩咐道:“恩相受不得风寒,卷上帘子吧。”
大宋百姓可没有受他们多少的恩惠,就算是招募起一群兵马来,又有谁能与我一战。西军将门都已经被我拆了,十万秦凤军、神武军、折家军,现在都在契丹境内的上京府,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他们靠我吃饭呐。
亭内的桌上,摆着几碟小菜,还有两个酒盏,石头墩子上,给蔡京铺了一层棉垫。
谁敢跳出来挡我的路,我就杀个血海滚滚,举朝大夫族人能有多少,恩相信不信,我杀上一半,剩下的反而会给我歌功颂德,大唱赞歌!”
他没有拄着拐杖,被杨霖扶着轻易走下马车,来到城郊的凉亭内。
既然双方话不投机,杨霖也不准备再徒费口舌,反正就算蔡京和自己的政见一致,也不可能再让他回到庙堂了。这老贼对权力的欲望太大了,一旦回到朝堂,肯定又要搅风搅雨。
蔡京心中越听越气,这杨文渊明明也是读书人,是进士出身,甚至是状元身份,怎么字里行间语气中宗室掺杂着对士大夫的鄙夷。而且还有一股子武夫的粗野和蛮横,似乎认为杀人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在蔡京看来,如此蛮横的解决问题,到时候肯定会搞得天下大乱,到头来是更加混乱不堪的局面,甚至有可能会回到五代那种武夫乱国的场景。
出乎杨霖的预料,这蔡京穿得十分喜庆,脸上也没有多少丧气的神色,反而有些豁达。
杨霖心里则不以为然,他是知道后世历史的,所谓的大宋脊梁士大夫团体,实际上在靖康之时的表现相当拙劣。
杨霖上前扶住他,笑道:“恩相,学生杨霖,特来为您送行。”
并没有几个人仗节义、死君王、死社稷,他们或北奔南渡,或事伪楚伪齐,或束手就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