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宰相之才
范宗尹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心中坚如磐石,深深一拜,作揖道:“下官,必不辱使命!”
考试永远是最合适的办法,就算是它存在些许的缺陷,但是比其他的方法好得多,也是力所能及之内最公平的门道了。
这个是书院的院长官服,杨霖疑问道:“你有何事?”
范宗尹受宠若惊,没有想到杨少宰这般雷厉风行,而且简直就是自己的知音。
所有人顿时愣住,举目望去,是一青衫文官。
那蔡太师闻名天下,宰执六年,新政成效人所共知。现在的蔡京,在士林中是很有威望的,名声还没有臭。
“希望我回京之日,你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我们慢慢试行、改进、定制!”
进学制是蔡京的手笔,他当时估计也抱着方便走后门、受贿赂、结党羽的心思,所以故意留了这么大一个纰漏。
这是一场繁浩的工程,和新的役法相互应照,可以让地方上的这些胥吏更加的专业。
如此一来,岂不是变为了人情买卖。不瞒少宰说,下官执掌城阳书院短短两年,已经有七八位官阶比下官高的同僚,前来为子侄谋一个进学名额了。”
这些人,才是治理地方的基石,再也不能随便选派了。
突然,官吏之中,有人高呼一声:“少宰留步。”
一想到终于可以到那彤廷之巅,和当朝的大人物一道,定下万年不改的规制,范宗尹的浑身就忍不住一颤。
杨霖笑着褒扬他们几句,便要匆匆启程,离开这个小县城。
杨霖高声道:“陆谦,让回京的亲卫传我的口信,到府上支取些钱财,为范院长在汴梁置办一套房产。”说完他又看向范宗尹,道:“将一家老小接到汴梁,安心给我做出这个规制来。”
天色一亮,莒县的官员早早前来拜侯。
这厮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下官自从初闻杨学,便以为是富国强民之道,心中深以为然。少宰开书院进学之法,确实让无数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但是进学制颁布以来,却无规章可循,士子进取,全凭书院裁定。
若是把整个帝国比喻成一个房子,如今就是要让丁是丁卯是卯,砖石是砖石,土木是土木,可想而知一旦完成,这个帝国将会迸发出多大的力量,有何等的进步。
杨霖见他一脸苦大仇深,便找了个地方坐下,轻笑着问道:“范院长,请说。”
以往的地方吏目,是到任之后,开始学习。知道学的还是好的,很多人好不容易摸出点门道来了,任期也到了。而且学院进学制,因为蔡京当初目的不纯粹,留下的这一大漏洞,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下官范宗尹,主掌城阳书院,今日有一事要问少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