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告别大西北
那面条做工十分不错,三公分左右长度的面条,中间粗两端尖,全靠手工搓出来。
下锅熟了之后捞出,淋上香油辣酱和醋吗,拌上西红柿炒鸡蛋,新嫩滑爽的口感,几乎是转眼就全吃完了。
不过郝东一门心思要多吃一点品种,没敢再要一份,直接拉上戚绝奔向下一个目标。
那是他刚才就在好奇的,那店家门前一口大锅,远远看着似乎很像是麻辣烫,但凑近一点儿能闻到那个味道和麻辣烫不太一样。
郝东一开始也没察觉出来,也是搓鱼面的店家距离的比较近,他闻到味道了才发现好像里头另有乾坤。
嘉峪关市是座大城市,天南地北的人群汇聚,饮食习惯也是各自不同。
郝东他们到的时间不算太晚,正是夜市开始的时间。
这里的美食街都有好几条,汇聚了全国各地不同的美味。
郝东他们在西北这就算是最后一晚了,自然不想错过,找好了落脚的旅馆,俩人立刻轻装上阵,去逛美食街。
江南东北之类的风味儿直接pass,这些平常郝东自己都能做,主要他们还是找西北这边儿特产的食物。
等走近了一看果然,这里卖的可不是麻辣烫这种走到哪儿都会有的东西,这里卖的原来是糊锅。
糊锅的发源地应该算是酒泉,就在嘉峪关往南的一座小城,会在嘉峪关这里看到有卖确实不稀奇。
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类似麻辣烫却又不同的食物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在看到那老板大咧咧的就往汤锅里放大麻花,好多外地人直接就啧啧称奇。
麻花这玩意儿很容易发硬,硬了之后又会特别显得油腻,爱吃的人十分爱吃,但不爱吃的人也确实都不怎么喜欢。
但是糊锅里放的麻花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毕竟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这里的料的,一旦离开了这边的地界,就算知道怎么做,也没办法再做出这个味儿来了。
本着这样的宗旨,郝东上来就揣上了一包榆钱儿大窝窝。
窝头是杂粮面混榆钱儿做的,玉米豆面儿本身金黄灿烂又透着一股子清香,一片片榆钱儿混在中间,绿绿的十分好看。
如今已经是七月的天气,这些榆钱儿都是春天的时候攒下晒干的,不过做成窝头之后味道却也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清甜可口。
之后看到了搓鱼面,又喊了一碗,跟戚绝俩人对半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