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知天命,尽人事
。
就在这时,范仲淹问道:“钱塘湖石记可卓读过?”
“前几日还在拜读楚质说道,白居易这篇文章,记载的事情都与治理西湖有关,而且言之确有道理,他怎么可能错过。
“白公当年欲治西湖,县官多假他词以惑,或曰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或云鱼龙无所托,或言菱菱先其利。”范仲淹问道:“他们为何反对,你可知道原因?”
楚质明白范仲淹的意思,当年白居易要治理西湖时,一些官员纷纷找借口不愿意按令行事,现在又耍治湖,肯定又有人会表示反对。
“下官清楚太守之忧楚质低声道:“杭州官吏、豪伸之田地庄园就在湖边,若走动土施工,必影响其利,以他们的性格,肯定不会答应。”
西湖景色秀美天下,环境条件优越,可是修养身心的好去处如此的天独厚之地利,官伸地主们怎么可能错过,私人豪宅庄园自然满面西湖各个角落,前些时候,还有人劝说范仲淹也在西湖边上购置膏腴良田。建筑庄园以养老呢,不过以他的秉性,当然毫不犹豫的斥驳回去。
而随着西湖沼泽化进程加快。西湖边缘地带的泥土慢慢浅露出来,那里的土壤极其肥沃,填湖造田的现象自然而然的开始发生,这不仅是某些官仲的行为而已,有些百姓也牵扯其中,这也是导致西湖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可以料到要治理西湖,损害的未必只是官立。有此百姓可能办不答应。所以说不是楚质眼米独鲫叭”西湖之害,而是有些人明知如此。却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视若无睹。
“既然你知道,就应该明白。若是要治湖,必会受到他们的阻挠范仲淹淡笑说道:“况且,你可曾考虑,治理三十余里西湖,可不是一朝一夕靠百来个民夫匠役就能完成的,怕要倾全州之力,招集数万工役才勉强可行,工程之浩大,其钱粮又从何而来?”
“这些下官自然也想到了。
。楚质知道范仲淹说的十分有道理,毕竟古代技术落后,没有先进的挖掘机器,一切只能依靠人力,几十里宽的西湖,想要挖泥除草,肯定是件非常困难而且辛苦的事情。
“那可有解决之法?。范仲淹问道。
“没有楚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很是自然的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像治湖这等大事,当然是太守的责任,下官只是负责提出意见,至于是否采用。或者如何实施,本该是太守要考虑的事情,最后无论结果如何,吩咐下来,下官照办就是。”
范仲淹顿时气结,刚才还暗赞这小子忧国忧民,怎想转眼间就变成个皮赖样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话虽如此,但是范仲淹也不得不承认,楚质所说的确有道理,像这种浩大工程,确实不是区区知县可以处理得了的,这小子倒是给自己出了道难题,望着盒中一派青山绿水的景观,范仲淹嘴角忽然泛起一缕笑容,突然问道:“如果你是老夫,该如何行事?”
沉吟了下,楚质说道:“自然是们查清楚是否真有此事,免得只是危言耸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