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逼迫
看来自己聪明,别人也不笨啊,楚质苦笑,问题在于,挡人财路已经够招人厌恶了,而今居然还耍借自己的钱来挡自己的路,应该没人会愿意吧。不过也难说,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如果范仲淹坚持,想必还是有人得乖乖同意。
“今日,你也是为了此事而来吧。”范仲淹说道,泛出一抹笑容:“怎么,想到别的什么好主意?”
考虑了下,楚质说道:“下官有个办法。或许能够筹措到足够百姓之用的钱粮。”
“什么办法,不会是与张知县一样吧。”范仲淹笑道。
微微摇头,如果说自己提出青苗法是得罪人的话,那按照张元善的方法。简直就如同掘人祖坟,令人恨之入骨。楚质还未有胆量做到这程度。
“百姓既无余钱。只能以青苗田地作保抵押。若是借贷之后。又因天灾**,收获无成,届时官府追索,则多事已,还不如常平仓法,济贫救困。兴业安民。”楚质说道。
“要是常平仓裕。理应如此;”瞄了眼楚质。范仲淹说道:“况且。此法不过是荒年之际暂且行之罢了,不是定制常规。”
“那自然最好,毕竟各地情况不同,南辕北辙,不能一概而论。免得又沦为某些人的敛财之用乙”楚质喃喃自语。
“有些道理。老夫会注意的?”范仲淹说道:“还有何要问的吗?”
“有。最后一个问题。”楚质说道:“一分利息是不是太高了。”
范仲淹和声道:“不必迟疑。正如老夫所言。集思广益。但说无妨。”小心组织语言,过了片夏。楚质问道:“敢问太守,历年以来。由杭州漕运至汴京的各项赋税之中,均年计算。何税居多。”
“盐茶税收。”范仲淹回答。丝毫没有迟疑。显然对此情况了然于胸。
盐茶属于朝廷专卖品,同时针对其买卖课以重税,细致发分下来,盐是生活必须品。岁税收入要比茶叶多些,特别是沿海地区。盐厂诸多。产生的税收自然比其他地方高。
“你问这做什么?”范仲淹微微皱眉道。莫非是想”这等国法不容之事。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上年上缴国库的盐税是为多少?”楚质问道。
“高?”范仲淹难得笑了笑。摇头说道:“若不是为了填补常平仓亏空。老夫也想免息,但是。如果没有丝毫甜头,恐怕连放贷之钱也筹措不足。”
“筹措?”楚质莫明其妙。
“不错。”范仲淹脸上绽出一缕笑意:“昨日仁和张知县向老夫提议。既然欠缺钱粮,可采用当日赈
…二二法,向本地神商暂借,当然,不会与卜次样白借凹到时会偿还一定的利息,不过如此一来,放贷百姓利息或又要适当提高。”
毕竟不是紧张情况,无故征粮容易招惹麻烦,但是改成借粮。还有利息归还。起码能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