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慌对
悄悄地抹去手心汗渍,没有仔细留意聆听,楚质只是谦虚说道:“不敢当得相公之赞,只是一时愤然,讲的都是书生意气之见,要知朝堂大事,天子重臣或有深意,小子不明,只有胡乱揣测,相公听过就算。千万不必当真。”
“不然,闻事进言,本就是众官职责,楚校理做得没错。”庞籍含笑道:“况且,兼听则明,有道理的话,自然要听信采用。”
楚质告罪几句,忽然眼睛微亮。顺势说道:“相公朝政繁忙,今日难得静休,小子却贸然前来惊扰了。心中不安,不敢再打扰下去,就此告辞,望相公莫要见怪。”
“嗯,都午时了,楚校理不妨留下在寒舍用膳。”解决多日困扰。庞籍心中喜悦,自然要热情留客。
“这怎使得,万万不可,下次有机会,定然楚质口中含糊说着,却步而出,到了厅门,一个转身。拉着楚孙衣袖,像是逃跑似的。疾行走出庞府。
说到底还是怕了,楚质心中鄙视。却听庞籍继续说道:“也有人提出,表面上不妨答应,虚与委蛇,只是在国书往来上如此称呼,实则国内却不必改动”
可见,不仅是番外小国懂得这样糊弄天朝大国而已,有的时候,所谓的儒家门徒,也很明白变通的。或许他们早就知道那些小国的花样。只是为了显示天朝气象,万邦臣服。也就干脆装聋作哑了。
当然,宋朝自建国之初,头上还有辽国这个庞然大物,连西夏反叛也不能平定,怎么能有天朝上国的自傲。所以这个提议还是有市场的,凹曰混姗旬书晒)小说齐伞引部分官员的支持,毕竟纹么多年了,那套外茶内王的年段地们凡经耍得十分熟练。
“这怎么可行。”楚质愤然说道:“堂堂大宋,殃浃华夏,岂能虚与委蛇,并非君子所为,更何况国与国相交,讲的就是名节大义,遵守铭记,岂能当成儿戏,今日不重国书契约,他日辽国也是如此,轻易撕弃盟约,举兵来犯。”
“理应如此。”庞籍叫道,好像有点兴奋,在厅中来回走了几步。忽而叹了起来:“断然拒绝。宋辽又将多事了,但大义之下,大宋绝不妥协。”
“宋朝之所以为宋,乃是受命于天,天子百官无权更改。”楚质轻声说道:“想必辽国契丹也是如此,听闻辽朝之所以自命其国为大辽。是源起自辽水,传有神人乘白马。有天女驾青牛,至木叶山,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才有辽国存世“国柞乃天授,改之必生灾祸,如此简单道理,难道辽主、契丹权贵不知?”楚质认真说道:“况且,就以当年的南北朝为论。也都各自有魏、晋的国号,也没见当时帝王将国家混称为南、北两朝,如此并非先例吧。”
“正是,小子妙言。
”庞籍击案喝道,眉宇间尽是喜悦之意,帝国王朝受命于于,或许现代人会嗤之以鼻,但是在世人看来。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随意更改变动,影响了国运怎么办,这可是连皇帝也不得不注重的问题。
宋朝只要如此回复,除非耶律真宗不想做皇帝了,不然肯定心有顾虑。或许可能滋生的事端自然就也轻易化解了。
“楚校理,不愧是官家口中的执庞籍含糊笑道:“看得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