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正式推广国教
李至刚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这确认标准怎么定?哪些算作真神,哪些算作邪神?”
朱棣大手一挥。“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或者有名气的传说人物,或者普通百姓的祖先,只要有人信仰便可算作真神……也不能让真神的标准太低。否则真神也太泛滥了。这样吧,把信徒至少要超过五百作为一个硬性规定。信徒不足五百的不算真神,但允许百姓将之视为神侍来崇拜。”
“神侍?”
“神侍便是仙界中服侍真神地侍从。虽生活在仙界,但并无多少神力,并非真神。烈士陵园中第三等级的烈士便是神侍,普通百姓盖了家庙进行祭拜的祖先也可视为神侍。”顿了顿,朱棣又道:“真神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主神,第二等级为副神,第三等级为从神。主神和副神的关系就象一支部队的主将与副将一样。以财神为例。主神为赵公元帅赵公明。副神为文财神范蠡和武财神关羽。主神、副神与从神的关系就象主将、副神与其裨将一样。以公正之神为例,主神为包拯。副神为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王朝马汉则是其从神。”
“你让僧录司出面推广一下国教,务必在五年之内使大明之国民皆信仰国教。”
“朕召你来,是为了推广国教一事。僧录司(注1)可将祖先神的名录弄好了?”
李至刚面露为难之色。
“皇上,臣已经命令僧录司收集各地的信仰习惯了,但伪神不论,各地符合祖先崇拜条件的神祗实在是太多太杂……统计工作至今还没完成呢?”
“嗯?”
李至刚只觉得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嗯”此刻却充满了压迫性,连忙叩头举例:“比如说福建省长汀县发现的例子,当地涂赖两姓人便是信仰涂赖二公。所谓涂赖二公。实际上是三尊并排雕刻在一根木头上的小神像。分别称作涂大郎、赖八郎和龚六郎。其中涂大郎和赖八郎是当地涂、赖二姓地开基祖,传说这两人到了涂坊乡后。当地有一个社公,每年都要居民用一对童男童女去祭他。后来涂赖两人将社公打败,赶出了村外,从那以后,涂坊乡便没了吃人地社公。当地族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开基祖,于是就把他们连同一起学法的龚六郎雕刻在同一根木头上,在涂、赖两个宗族内部轮流供奉,每姓半年。后来涂姓又自己雕刻一座神像,于是便成了三尊并排雕刻在一根木头上地小神像。”
“又比如说同是福建省的李五郎。那李五郎同样是南宋时期人氏,也是类似地消灭了吃人的社公的传说故事。因此李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开基祖,就在村子水口建了一座家庙,里面供有李五郎的塑像。每年正月十三日,李姓族人就要集中在这座相当于李氏大宗祠的庙里祭祀李五郎。供品除了全猪、全羊外,还要有9个大碗,上面都盖有一撮沙茅草。每年正月十五日和六月十九日,全村人还要把李五郎的神像抬出来游村。”
“还比如说萧瑀。萧瑀是唐初名臣。《新唐书》、《旧唐书》都有他的列传。这样一位有名地历史人物,却被清流县萧氏说成是自己的开基祖。当地不仅有关于萧瑀地传说故事。而且有他的庙宇以及所谓的五座坟墓。萧瑀庙就建在村口附近,里面供奉萧瑀及其夫人的塑像,过去庙门口还有一只石狗。”
朱棣正听得津津有味,可李至刚却哭丧着脸总结道:“这些祖先崇拜的例子虽然未必称得上是举不胜举,但有时候即便一个县都会有数个类似的祖先祖崇拜……僧录司的人手实在不够啊。”
朱棣只知道中国人信仰祖先崇拜,知道关羽、岳飞、孔子、史可法等真实地历史人物会被百姓们当成神一样来祭拜,但他确实没想到一些先祖并非历史名人的百姓也会将自家先祖作为神祗来祭拜。而且还出现了不管某历史名人是否是自己祖先,但只是姓氏相同便拉作自己祖先并作为神祗祭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让僧录司一个一个地排查也确实很困难。想了片刻,朱棣说道:“也罢,祖先神的名录就不用僧录司继续排查了。但凡祖先神,不管有名的还是无名的,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只要通过僧录司地确认既可。谁想信仰就去信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