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一点点私心
打开微信,各种大美社的群更是炸了开来,几乎个个都是999的消息数充满。
里面都是到处狂欢狂喜的局面,好多人在截图给大家看自己和家人、同学之间的谈话记录,表明自己就是参加那条短片的一员,有些人甚至不惜专门打开电脑拍下制作工程数据,用无比自豪的态度高歌自己是那个光荣的团队一员。
更有人在号召,把这次大会战的报酬用来捐给公益慈善。
如果在往日,很可能哪怕在大美社内部,也会有人不冷不热的提醒不要道德绑架,因为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对金钱的态度也不同,奔放点的家庭条件好点的,不收入这一笔也没什么,但是也许对某些同学,就是很重要的一笔收入。
所以大美社从来都不提倡这种公开要求捐款之类的做法,自己有心自己做,不要发动别人带节奏。
“有过怨怼,也有困惑,可是看到您的电影和短片,感觉突然云开雾散阳光照进来,深深的感谢您。”
“感谢,三刷电影去……”
上万条这样的微博回复。
这就是杜雯的细心全面,默默的就把万长生这些需要补缝的地方都给做了。
万长生还是吃惊的。
可是这一次却毫无异议,所有人都说好,而且是迅速以各组的名义确认报数,更有人非常清晰的记忆:“老大说过,冷静对待世间一切,现在的公益机构缺乏公信力,要不我们就把这笔钱用来捐给寒假看见的阿婆,杵着拐杖双腿变形的阿婆,听说十万块就能帮她换掉关节,帮助这个村子的人治病,好不好?”
应者如云。
他一直都秉承,这个世界是沉默而寒凉的,一直在理性而冰冷的运转,艺术就如同精灵和阳光,在照射这片冷漠。
可是相比电影,相比自己的雕塑,这样一个原本有点随手为之的短片,居然获得了这么强烈的回响?
这仿佛再次说明了新时代的新媒体方式,早已经超越了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
对于一直都在强调顺应时代变革的万长生来说,这是个非常清晰的信号。
还要固守传统艺术的那些阵地吗,又该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