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阻击预备队
既然有足够多的兵力,自然要分出数只作战序列,互相都是有空隙间隔的,前阵败下来丝毫不会影响到后面的预备队,而且由于距离太远,后方的预备队士兵也看不到之前强横的明军炮击,最多听到一连串轰鸣声。
对于已经列装了火器的宋军而言,单凭声音是吓不到他们的。
近卫军大部队看到涌上来的宋军一眼望不到尽头,知道这是宋军进攻的预备队主力,立刻停止了向前挺进。
不是近卫军畏惧与宋军进行排队枪毙,而是需要停下来重整发挥出自身的火力优势!
首先是轻便的10挺帕克尔炮被抬了上来,就地架在高点的坡地上,平均分散在各支部队之间的连接点。
地球历史上的西班牙大方阵也好,后来的莫里斯方阵乃至古斯塔夫线列战术也罢,都不是统帅们拍脑门决定的,而是通过研究各种战例以及实战总结出来的!
吸收胜利者的经验,改善战败者的教训,这才是一个军事强国必备的素养。
自然而然的,新兴的南宋第一代老将和能打的官兵还没有老去,而且因为北明的军事压力始终保持着大量常备军,足以称得上是新兴的军事强国。
南宋也始终有一种灭亡的危机感。
谁叫李察的战绩那么变态辉煌,即便南宋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比北明有优势,仍然没有把握能取得胜利!
随后康格里夫火箭弹也开始向前移动阵地,其余火炮也向前机动。
国力强弱决定战争胜负的规律在李察这里完全不好使,李察总是能以少胜多打出不科学的战例!
正是这种压力让宋国上上下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军事武备态度。
进攻的近卫军和猎兵拿下营寨防线后还没等继续向前突进,就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批宋军进攻方阵压了上来,并且丝毫没有被之前的溃败影响到士气,军阵完整而严密!
毕竟是预备队嘛,之前的溃兵早就被隔离开了,没有和预备队的士兵接触,自然不会将恐慌的氛围传播过去。
这是战争中十分常见的做法,也是兵力雄厚的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