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
在离齐之后,他们的相处反倒更自然了。因为天子不必再疑,英雄也可以直身。
我必须要承认,在创作上,我对姜望确实过于冷酷。
以姜望和齐国的关系为例。
一开始他对齐国毫无归属感,他到齐国只是因为网友在这里,网友告诉他这里有发展机会,他就来碰碰运气。
所以那会在临淄城外,尹观救了他的命,并以此为条件,让姜望掩护他入城,姜望的底线是“不要伤害重玄胜,不要伤害普通人”。
齐国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里。
但是后来他对尹观——谁让你直呼天子之名?
就是那个要夺权灵空殿的人。
姜望一剑就把他杀了。
那时候姜望想的是什么?翻原文可以看到,是“八柄”。
是他在姜述那里看到,下意识学习的生杀予夺。
他不自觉地对姜述产生了某种依赖,敬佩,像孩子以父亲为老师那样去不自觉地模仿。当然最后走出他自己的人生。
他一次次为齐国赢得荣誉,赢得功勋,齐国一次次给他支持,在这个过程里,渐渐产生了归属感。他开始认可自己是“齐国人”。
最后离齐是人物自然的选择。
在强杀庄高羡这件不得不走的事件之外,也是主角和齐国根源性的矛盾。
他对姜述有感情,他一直以来的行为逻辑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本质上其实是“义”。
但姜述要的是什么?是“忠”。他可以容忍你,恩宠你,封赏你,但你必须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践行他的意志。
我想说的是,一个具备真实感的世界,一切都在流动。
变化的不止是性格,不止是认知,还有人物关系。
以姜望和尹观的人物关系为例。
细究起来他们两个对彼此的态度,是随着修为的进步、交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尹观杀人姜望只能忍着,尹观拿廉家威胁他,他也只能帮忙打掩护。后来他就开始给地狱无门立规矩,不许随便杀人,尹观也开始顾虑他的感受,再后来理直气壮地欠钱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