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宿营
不得不说,眼前这连绵无尽的河堤,在这个时代,的确算得上是壮观了。
依照古人的观点,这样的河堤,可谓是空前绝后,守护个百年,岂不是绰绰有余?
颍上,更为靠近颍水。渡口,自然也就大多都在北面。
颍上的交易,每天的数额多到数不清。那些纸张茶叶还好,一般的瓷器,却大多都是易碎品。
而且,比起纸张的价格更高,体积也更大,可以说是当代的奢侈品了。
这样的奢侈品,若是放在其他地方,绕道渡口,起码要多走上十来里的路。
一个不小心,打破几个总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酒肆当中两名贤客所说的话,并没能令夏桓心安。
作为后世人,钢筋混泥土的堤坝都不敢说百年无事,现在不过是泥夯的堤坝可以支持百年?
左思右想之后的夏桓,最终还是换上了蓑衣,带着四五个侍卫,骑上了快马,直奔颍上的堤坝所在。
出了北城门,还未等到堤坝,沿途的风景,便已经令夏桓大吃一惊了。
作为一个农耕社会,不论是哪里,土地,或者说耕地总是最为重要的。即便是寿都之外,同样有大片的良田。
就是纸张茶叶等商品,靠近渡口的商家,比起其他地方的销量也要好上不少。
久而久之,商人逐利,既然靠近渡口更受欢迎,原本散落在颍上其他地方的作坊,也就都被搬迁到了城北。
反正,对他们而言,作坊所占用的土地,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这些,也算的上是资本的本能。夏桓想通之后,便也未曾太过在意。
夏桓从宫中带出来的马,的确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好马。全力赶路之下,没过多久,便已经到了河堤之前。
除了农田之外,便是偶尔聚集在一起的村落。
然而,在颍上,刚出了北城门,便可以看到郁郁青青的良田之上,还有很多星罗棋布的作坊。
造纸的,烧窑的,皆有。
甚至,一连走了十里,都是这般的景象。
不过,略微思考一下,夏桓也便就相通了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