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故事旧闻
“日军不止驻留一次,藏书楼差点被毁。”
“藏书楼?”
“中国最大的sī人藏书楼嘉业堂就在南浔,是刘墉的长房长孙刘承干建造的。全盛时期,藏书十八万册,六十万卷。”
严绾忍不住惊讶的回头,看到山岳一般站在自己身后的凌青,脸庞在朝阳下透着一点jī动的光芒。不知道是为了南浔还是为了自己。
也许...真的是为了自己。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看到紫藤huā开了。”身后传来的声音,让严绾背脊一僵。下意识的偏过头,闫亦心却不在身边。
“恩。”她有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声音的主人。
叫父亲?她还没有做好原谅他的准备。叫凌先生,似乎又太不近人情了。连一个称呼,都让严绾觉得煞费脑筋。
“还有这两株桑树,到了夏天,枝叶繁茂,小院里就是你母亲最爱逗留的地方。”凌青叹息着,很想把手搭到她窄窄的肩头。
严绾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这个明明陌生,却又透着一点熟悉的男人,xiōng口有点痛,那是母亲留下的伤。
凌青的目光,陡然撞长她的,忍不住怔了一怔。
严绾默然以对,缓缓的偏开了目光,又落到了楼下的水面上。
“嘉业堂就在鼎鼎大名的小莲庄旁边,今天如果不太累的话,我带你们去看看?那是南浔最好的园林,是南浔富刘墉和他的儿子刘锦藻建造的。”
“刘墉,可真是鼎鼎大名了!”严绾失笑。
“是吗?我倒觉得在这里看桥,看河,别有一番意趣。”严绾勉强回答。
“南浔的桥。每一座都有他们的故事。以石拱的居多,最早建于南宋,后代经过修葺的,就能够保存下来。不过,还是明清两代的更多。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为了能够阻止日军进攻胡州,曾经炸毁过这里面的桥面,有些桥迄今为止还留着战争的痕迹。”
严绾难以想象这座安逸的古镇,怎么经受的起战争的洗礼。
“我以为这里不算军事要塞。”她喃喃的应和。心里却轻轻的舒出一口气。也许谈论一些故纸旧闻会更自在一些。因为与彼此无关,他人的旧事总是会显得从容。
大概凌青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语气平淡的开始讲述南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