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 第54节
他都想不到,这世上还会有人卖书。
书,素来是极贵重之物,从古至今,都是相互间借阅抄录,有那么一两本,都是反复揣摩,传于子嗣,如今的士族,不同的传法,也就诞生了不同的学派。
各家藏书,如果不是非常好的交情,绝不会允许借阅,那些家道中落的寒门士子,就是卖儿卖女,也绝不会卖掉书籍,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家族崛起的关键。
普通农人甚至一辈子都见不到纸张木简。
比如同是儒家,他温家以《公羊春秋》传家,父亲幼时教授处事之道,便以此为例,这就是因为《春秋》这本书经文言简义深,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当年最出名的便是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的注解流传最广,各家之间,还会相互敌视。
温峤满意地离开两兄妹,没有上车,而是漫步在这黄昏的街道上。
路尾的一个小广场处,有大量的人围绕在那里,那有着一面宽墙,贴着各种招工告示。
市政安排了几个认字的人,每隔十分钟,就读一次上边的消息,而下边的人则在讨论着去哪些工坊比较好。
有的觉得炼焦工坊不错,每个月都有碳做补贴,那碳是商队喜欢的东西,收购时都很大方。
有的觉得修路队待遇好,还有一些淘汰的小车,便宜买回来,找个木匠修一修,就是个好家伙,帮着家里拉货。
但这小小收店里,三家春秋注解都有,更不用说儒家的其它典籍了,若是这些都学会了,哪还来的学派?
可为什么算学也要与这些儒家典籍并例,杂书怎能和经义放一个台上……
温峤心下有些别扭,但还是忍住,拿了几本经义之书,还有建安七子的诗集等。
然后又拿了一本数术之书,上书小学数学。
有的觉得铁坊好,不但收入高,还有房子住,每个月能吃一回肉呢!
还有的深得陶瓷、砖瓦、玻璃、水泥都不错,大家吵成一团。
吵够了就又说起书本的事。
温峤听到这,顿了顿,转身走到一个很是寂静的店铺里。
这里放着一摞摞的书本,让每个进来的人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