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 第105节
……
司马邺这封任命传天下后,各方诸候没有怎么犹豫,就认可了这个任命。
尤其是南方的琅琊王,他本来是东海王派去江东搞后勤的不起眼宗室,但如今因为南方没有兵灾,诸王又死得只剩下他了,司马邺给他的盟主任命,他节制东吴旧地就名正言顺了。
至于上党的这边,就好像这事没发生过一样,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毕竟的上党的主人和玩家们都心理清楚,就算装兔子,可你这兔子已经大得和老虎一样,还有一口獠牙,那谁还敢当你是兔子啊。
天知道他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在上党及时打败阎鼎,把他救回去,让他又有盼头。
这么好的郡守,这么好的人,他当然要回报!
所以,在离开许昌之前,这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司马邺写下了可能是最后封太子诏书——以加封上党魏瑾为渤海公、幽州刺史,都督幽冀并诸军事,使持节,传檄天下。
为了让这个任命更有合法性,这个少年干脆在上边多加了几个任命:任命凉州张轨为太尉、凉州牧,进爵西平公;又拜并州刘琨为大将军、大司空;任命琅琊王,为联军盟主,摄大位,攻伐匈奴。
而这四方诸侯中,最反对且暴跳如雷的,便是王浚了——这简直把耳光咣咣咣地打在他脸上。
他这个幽州刺史还没死呢,那黄口小儿居然就敢任命魏瑾来当幽州之主?
简直是、简直是不知死活!
暴怒之下,他命令左右,加征口赋(人头税),准备粮草军资,准备给渤海郡以颜色。
简单一点说,就是给四方的都督都一个大位,且这些都是打包的,他们要是认可自己的那份加封,那就要一起认可别人的,如果别人的,那自己的加封就没有用。
因为你总不能说一份信上就你是真的,别人都是假的。
上党来救他的人是的薄盛,他是曾经是乞活军的小头领,懂这其中的意思,也没耽搁,就派人把这些加封了太子印的文书抄写传送到四方去。
然后带着这小孩回家了。
至于回家之后,他父亲会怎么收拾他,就不关薄盛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