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刘三的恋情
而且传统企业的特点就是往往家企不分,传统用人模式中自己人占有很大的地位:家人亲戚自不用说,徒弟、奴仆虽然没有血缘的关系,却也算是“自己人”。以后再拓展分号,宅里来得奴仆就有很大的机会。近润世堂规模拓展很,店里旧有的伙计都提拔起担当一面了,杨世祥几次说过现在人不大够用。
过去刘三一直对自己和润世堂搞合资自鸣得意,认为是神来之笔――典型的“双赢”格局,现在看来,这种合资还是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他打定主意,制药厂和分号这两块的人事绝对不能让杨世祥插进手去。正在盘算此事该怎么办,萱春又走了回来,手里多了一个托盘,里面一只盖碗,揭开碗盖来看:
碗里是杂果糖水:木瓜、椰肉、荔枝、芒果、西米和蒟蒻,还浮动着许多珍珠圆,看上去香味浓郁,鲜艳夺目,加上碎冰之后是清润甜美。这道点心和萱春头上的带一样也是穿越众带来的时尚。象西米、蒟蒻和珍珠圆之类是食品厂的出品。做法是从合作社的酒楼里流传出来的。
刘三原本走得有些热了,这碗糖水来得正好。吃了几口,一人坐窗边,吃着那碗糖水,往窗外望去,只见绿荫婆娑,花影摇曳,心境是说不出的那种开阔轻松,真有南面王不易之乐。
但是一味的峻拒,让刘三没了面也不好。犹豫再三还是接了,又跪下磕了个头。
“哎,哎,不必不必。”刘三想这动不动就要当“受头”的滋味其实也不怎么样么。
借拉她起来的机会又捏着她的手,萱春也不甩手,只小声道:“奴婢的手粗。”
“不要紧。”刘三想不出什么其他话好赞美,“劳动光荣。”
“什么?”
“糖水是我煮得,没有酒楼里煮得好。”萱春说,“三老爷有什么忌口的没有?”
“没有,两条腿不吃人,四条腿不吃桌。”刘三开玩笑道,“不过,肉是多多益善。鱼虾越少越好。”
食堂里的供应,算是愈来愈好了,不仅开始每天能有鸡蛋,猪肉也变成每周供应一次。偶然还有牛肉。不过蛋白质的主角还是鱼虾海产品和豆制品。所以元老们特别馋肉。
“好。”萱春答应。
“没什么。”刘三赶紧换个话题,“杨老爷近纳妾了?”
“没有,不过了。”萱春小声说,“杨大老爷送了二个歌伎给杨老爷,杨老爷喜欢得紧。花园里的锁春轩就是为这个修得。”
“送歌伎?”刘三不由得浮想联翩了一番。忽然他警觉起来近杨家生人多了起来。这倒不可不查。问:“杨家添了不少人口,都是哪里来得?”
“大多是自己投效进来的,也有是亲戚朋友送得荐来得。”萱春不以为意,“杨老爷达了,想来混口饭的人自然就多了。近人添了不少。”
润世堂作为重点企业,现在招募的员工都是通过检疫营地的政审的,唯有这杨家的奴仆,一直没有监控其来路。混进几个奸细来就不好了。这是应该写入报告提醒政保总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