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效应
“又是想进航空学院的?”
“可不是,自打那些空军为咱华国立功后,不知多少人想进这个学院。别看航空学院才刚成立没多久,行情可好着呢!”
有人听了,暗自咋舌。
“来报名的所有人都能够进航空学院?”
“错,因为这学院才刚开,教学资源有限,校长准备让航空学院走精英路线,没打算招太多人。所以来的人里头,大半都是要被赶回去的。再说,航空业虽然重要,但造船、修路这些,也是要有人干的嘛,都让学生钻航空学院了,其他老牌学院怎么办?”
如今,他年事已高,即便对航空业有再大的兴趣,也不可能转而研究这些了,不过,他却可以做些别的事。
老人盯着屋里的电话看了一会儿,忽然朝它走了过去。
“老朋友,你不觉得,学校里该增加一门课程,不,一个学院了么?”
……
a市某高校增设航空类院校的举措就像往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一般,激起了层层浪花,许多高校反应过来,纷纷效仿该高校的举措。如今,航空业的兴起已成为必然之势,若是哪所综合类高校对此无动于衷,倒要落在其他院校之后了。
在两场战役之前,别说对飞行业有所研究的人,就连对飞行业有所耳闻的人都凤毛麟角;在此之后,绝大部分人对此虽然依旧知之甚少,却许多理工科的学子,心中都燃起了了解它、挖掘它的渴望。
虽说目前对于航空这一块,各大高校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资源也颇为缺乏,但不是有顾舒晗在么?为了培养更多的航空业人才,顾舒晗专门建立了一个机构,负责与各大高校沟通,定期向各大高校输送一些研究成果。再不济,还有b大等高校在,顾舒晗可是在这些高校中亲自讲过课的、与这些高校的教授和学生们交流过的,若他们派教师或学生去这些高校听一听课,与这些高校的教授、学子们交流一番,必然受益匪浅。
对于华国人而言,许多东西,都是在摸索中建立的。教授们在研究的同时,学生们也在研究,这种种,方才促进了学术的不断进步。
……
d大前方排起了长龙,这几日正好是高校报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