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凶手浮出水面
剪报本是杨帆用来收集写作资料所用,杨家订了多种报纸,凡是发现好文章或者有用资料便剪下来,贴在专用笔记本上。初中阶段的剪报本有厚厚几本,高一开始有一个新的剪报本,也收集了数十篇文章。侯大利前几天将注意力集中到初中和高中的日记上,还没有细看剪报本。
翻开高一剪报本,往日生活扑面而来。尽管剪报本皆是别人的文章,可是皆经过杨帆挑选,有些文章中还有批注,带上了杨帆的气息。这个气息被封闭在笔记本里,随着侯大利搅动,逐渐复活,变得生动。
第二十七页,贴着《江州晚报》的时事评论,杨帆在评论下面写道:“记者不实事求是,断章取义,有违新闻原则。”她写这几个字时带着情绪,用笔很重。
侯大利知道这则时事评论的是当时他和杨帆从歌剧院出来,偶遇一起杀人案,一对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发生矛盾,男子将女生刺死。最初,周边市民被突发事件弄蒙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个男子最终被市民抓住。记者在讲述这个事件之时,只是强调市民们没有反应过来这个事实,忽略了市民见义勇为抓凶手的事实。
当时,杨帆拿到这张报纸后很是愤愤不平。
老朴在会上提出一个观点:“目前,案件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有了嫌疑人的DNA,有服务员面对面见过凶手,以我们现有的破案水平,迟早会抓到凶手。当前我们要考虑另一个问题,这名凶手经过冰冻期以后,与以前作案心态明显不同,再次作案的可能性很大。我们要想办法阻止凶手再次作案。”
侯大利曾经提出过类似观点,但是,老朴是省厅派到江州市局帮助破案的正处级侦查员,身份不同,其观点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刑警身上。
案情分析会以后,老朴来到刑警老楼三楼,想再听一听侯大利的想法。他对这个新刑警有浓厚兴趣,屡次提出正确观点,除了勤奋细致以外,肯定有特殊能力,是天生做刑警的料,完全可以作为全省刑侦的重点苗子来培养。
刑警们渐渐逼近了杀害蒋昌盛诸人的凶手,侯大利这个新刑警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大家的承认。
朱林回到刑警老楼,召集专案组全体成员开会,总结前段时间工作,然后将所有人带到商业靶场,进行实弹射击。
事情过去了七八年,侯大利仍然记得杨帆生气时的眉眼。今天再次翻到这个剪报,让他无限唏嘘。侯大利正在感伤之时,突然之间,剪报本上的画面似乎发生了核爆炸,冲击波刺穿了侯大利大脑。在这一瞬间,他短暂地丧失了思维,声音、画面都远离身体而去。过了一会儿,声音和画面又失重般坠入地面,把地面砸出一个大坑。
画面上有五个人,除了一个女子,全是侯大利熟悉到了极点的脸孔,蒋昌盛、王涛、陈雷和赵冰如。在画面下面,摄影记者的名字是朱建伟。到了目前,包括摄影记者在内,死了四人,伤了一人,另有一个女子情况不明。
侯大利一直在苦苦寻找连环杀人凶手的杀人逻辑,这幅相片出现在眼前,连环杀人凶手的杀人逻辑顿时清晰起来:连环杀人凶手以相片中的人为目标,很有可能是报复当日面对凶杀“麻木不仁”的几个围观者。
他脑海中出现了当日与杨帆一起回到犯罪现场的画面,画面中,围观群众提到了受害者有一个哥哥是银行保卫科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保卫科长便是连环杀人犯的凶手。
打靶之后,葛向东热情地请大家吃晚餐。他妻子家族的生意开始正式和夏晓宇合作,能攀上国龙集团,前途自然是死鱼的尾巴——不摆了。
餐后,侯大利独自回到高森别墅,直接进入书房。书房桌上摆着杨勇送来的复印件,复印件散发着杨帆的浓烈气息,让他每次打开都受到煎熬。
侯大利原本可以过上灯红酒绿的纨绔生活,杨帆之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时至今日,他仍然能够极度清晰地回忆起河水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改变了他身体的激素分泌水平,且是永久性改变。
已经揪住了连环杀人案的尾巴,有了脚印、指纹、头发,凭现在的技术水平,破案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个连环杀人凶手作案特点非常明显,就是要用凶器,不管是锤子还是刀,都是凶器。杨帆身上没有伤痕,虽然这只是一个极为细小的差别,可是在重构犯罪现场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凶手极有可能并非杀害杨帆的凶手。杨帆之死眼看着有侦破的机会,突然间又陷入无边黑暗之中。
侯大利陷入长久悲伤之中,面对杨帆日记,久久不愿意打开。终于,他将日记本放回桌上,随手拿起一本剪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