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犯罪现场分析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核实代小峰从城西办公室到城东的家需要多少时间,从城东的家到城西办公室需要多少时间。
侯大利道:“根据卷宗资料,我用三维图重建现场。”
侯大利反复研究卷宗后,决定重建犯罪现场。陈凌菲案件现场透露的信息远远超过杨帆案里的信息,若是这个案件都无法侦办,那么杨帆案件更难。
陈凌菲案是最新出现的未破命案,专案组奋斗几个月,没有突破,被迫暂时搁置。极为逼真的三维图将朱林带到那个充满血腥气的房间,原本还算轻松的心情瞬间沉重起来。
案件陷入僵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次实验是10月10日下午五点四十分,侯大利从城西代小峰办公室出发,跨过江州二桥,回到城东家,用时约为四十分钟。侯大利在城东代小峰家楼下停留二十分钟,又开车回城西代小峰办公室,这一次在桥上被堵,用时一小时十六分钟。
但根据代小峰同事让证词:代小峰六点二十分的时候还在公司,他根本不可能作案。
第一次实验是在10月9日傍晚六点,全城交通最繁忙的时间。侯大利从代小峰在城东的家出发,开向城西办公室。经过跨江州河的江州二桥时,发生了交通堵塞,直到七点半钟,车才到达代小峰所在城西办公室。从城西办公室出发,回到城东的家,花了四十五分钟。
侯大利和当时的办案刑警一样,在此受阻。
代小峰的同事证实:由于公司要加夜班,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同事们集体吃晚饭,代小峰身体不舒服,留在办公室。有同事证明,这一段时间代小峰胃部都不舒服,在吃药。傍晚六点二十分左右,同事们吃完晚饭回办公室,代小峰仍然在办公室。七点钟,所有人在办公室开会。
听完侯大利分析,朱林沉吟道:“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以前专案组确定的侦查方向是以七点死亡为基准,若是死亡时间提前四十分钟,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而且,凶手没有能够将陈凌菲杀害就离开现场,也能反映出凶手的性格特点。但是,仅仅是血迹不完全有说服力,还得重新尸检。”
更关键的是代小峰没有作案时间。经调查,代小峰在案发当日一直在城西办公室加班,有多名同事可以做证。具体来说:下午五点半,代小峰安排晚上七点开会。同事们五点半便出去吃饭,代小峰肠胃不舒服,没有吃饭。同事们于六点二十分左右回来,代小峰仍然在办公室。虽然从五点半到六点二十分这一个区间有五十分钟,但是在晚高峰期间,代小峰绝无可能从城西办公室到城东的家,又从城东的家回到城西办公室。
脚步声响起,一身警服的朱林出现在门口。他看到桌上摆开的卷宗和作图本,道:“你在研究案子?哪个案子?”
犯罪嫌疑人和犯罪现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证据关系,代小峰被排除在犯罪嫌疑人之外的最核心理由是他不具备作案时间。
“陈凌菲的案子。资料库中只有一页材料,我调卷过来,准备录入基本情况,从血迹中发现点情况。”侯大利认识朱林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穿上警服,颇不适应,多看了好几眼。
锁定犯罪嫌疑人有三大链条:一是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联系;二是犯罪嫌疑人和犯罪现场之间的联系;三是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朱林坐下来,拿起绘图本,仔细看了一会儿,道:“这是现场图?和平常的图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