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风雨大宋 > 风雨大宋 第176节

风雨大宋 第176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着整齐的街道和房屋,晏殊道:“这里房子建的如棋盘一般,家家一个样子。若是外人,到了这里只怕要迷路。如此方便倒是方便,只是少了野趣。”

杜中宵道:“相公,这里本就是营房,住的是铁监家眷,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委实没有野趣。”

众人听了一起笑起来。文人墨客的审美旨趣,跟工业实在格格不入。这是大宋第一工业区,不要说没有野趣,就连乡村情调都一丝没有。晏殊随口议论,杜中宵却是过于认真了。

杜中宵没法不认真。来的这个四人,前任官职最低的也做过知制诰,晏殊数次为相,在朝廷中影响力非常大。他们来这里走一趟,印象非常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朝廷政策。

营房的街道已经全部铺上了炉渣,两边挖有排水沟,边上栽着花树,干净整洁。走在街道上,两边景色单一,不知不觉就走了一段距离。

这灯倒也罢了,听杜中宵的意思,必须要用铁监制的油,极是麻烦。自来火却很有意思。几个人在手中把玩,见都是黄铜的壳,金光闪闪,学着杜中宵把盖子打开,一扳机关,一串火星就把灯芯引燃。

在杜中宵眼里,油灯重要,不只是明亮,最重要的是可以随便移动,而且防风。平时倒也罢了,野外极其实用,对于赶夜路的人和军队行军非常有用,比灯笼不知道强了多少。但在四人眼里,却是自来火有意思些。都是高官,俸禄优厚,家里又不是用不起蜡烛,油灯实在无关紧要。这个自来火制作精巧,而且便于携带,是个很好的玩物。平时带在身上,夜里急切间不及点灯,可以用来照明。

宋祁把玩一会,点火又灭,灭了又点,笑着道:“这个有意思,极是明亮,夜晚读书很是不错。运判,这自来火外面卖多少钱?我多买几个,回去送给宾朋。”

杜中宵心道,要晚上读书,明显是油灯实用,拿个打火机什么意思?宋祁一向奢侈,想法果然与普通人不同。口中说道:“回相公,此物制做不易,要十五贯钱一个。油灯就便宜多了,只卖十贯钱。”

第109章 人人有书读

约莫两百作步,前面突然没了房屋,出现一个小花园。中间是一个水池,池里有假山,水中栽了大片的莲花,中间一个凉亭。四周则栽了许多花树,此时正是春天,许多花已经盛开。

这里非常热闹,中间的小花园里,聚了不少妇人,一边做着活计,一边聊着闲天。周围许多孩童跑来跑去,做着游戏,欢声笑语。路口有不少摊贩,有卖菜卖肉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玩物的。

花园一南一北两排店铺。北边的店铺是酒馆杂货,衣服鞋帽,外面还有几个小吃摊。南边则是卖纸墨笔砚,书籍字画。正中一间大房子,房门大开,里面坐了几个老人,喝茶聊天。另一边的几间房子,则传出朗朗读书声,好似是一间村学。

宋祁道:“这里虽没有野趣,倒有市井热闹。运判,这里是什么所在?”

这个年代,临近州县的官员不时走动是常有的事。除了公事,更多的是参观旅游,以文会友。杜中宵为官近十年,从来没有遇到,是因为在永城的时候官职低微,在河东路则是穷山恶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善交际,文采没有文采,又不会来事,不做游玩山水这种雅事。

按这个时代的惯例,四位知州到了铁监,应该安排他们到清凉寺参观游玩,再去凭吊一番古昆阳城这个改变历史的古战场。杜中宵做不来这种事情,加之时间有限,只能让他们在铁监参观。

第二日,用过了早饭,杜中宵和苏颂带着四人,出了衙门,到了附近的营房。

若是在后世的工业社会,肯定是要先去参观工厂,甚至是主要是看工厂。这个年代不同,官员治绩第一是民生,官员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看的是百姓生活。

此时已经上工,营房显得有些冷清,街道上行人不多,都是老幼和妇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