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风雨大宋 > 风雨大宋 第380节

风雨大宋 第380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祯在凉亭中坐下,道:“自禁军整训以来,每日里不知多少事情,活活闷杀。今日后苑饮宴,不必拘君臣之,诸位尽可以放松些。”

杜中宵等人一起谢恩。与崇政殿、天章阁等地方比起来,后苑是皇帝的私人空间,比较随便,不像那些地方那么约束。君臣饮酒同乐,玩得兴起,什么样子的都有。

上了酒来,赵祯举杯道:“今日看新兵营里,士卒精神抖搂,教练得法,着实不错。且饮一杯!”

众人饮了酒,各自用些蔬果。

现在枢密院和三衙的官员将领已经配齐。枢密院是杜中宵、田况两位枢密使,张昇、富弼、曾公亮三位副使,赵滋、李复圭、李璋、陈旭四位衙门主管官员。三衙则是由杨文广管军政,李昭亮管动员,余靖则管军法。他们三人有了不能决定的事务,直接请示赵祯,名义上赵祯才是三衙的主管。

孙衍领了号牌,与甲字第八营的新兵站在一起,仍然极是兴奋。一个月三贯钱,自己一辈子还没有赚过这么多钱。没有人和他说话,自己心中算着,一个月发一贯,可以买什么。五年之后除役,还可以再发一二十贯,好大一笔钱。在自己家乡,一百二贯可以买近百亩地,足以成为殷实人家。

开封府的西门外,火车站旁,确定到两湖营田的士卒正在排队上车。此次先行的只有士卒,家眷要等两三个月后,才一起前去。家人分离,一片愁云惨雾。

李参站在高处,看着凄凄惨惨的离别景象,对身边的向综道:“下一次,不要让家眷送行了。营田本是要鼓足干劲,结果上车的时候,却是这么一副样子。”

向综道:“提举,这是第一批,人人都不知道两湖的样子,难免如此。若是做得好,消息传回京城里,大家自然就是一样了。这些人到澧阳、安乡营田,那里都是平地,只要肯吃苦,自然有好日子过。”

李参点了点头:“最开始,也不好让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先在平地扎下脚跟,有了好名声,去营田的人才不会惧怕。若是一去就吃苦,只怕会出乱子。”

李昭亮是李继隆的儿子,赵祯的长辈,算是典型的将门。由于家世显赫,李昭亮不是从基层一级一级提拔起来的,四岁就做了东头供奉官,历任重要职务。其妻早亡,三个妾插手家事,混乱非常,谁也管不了,在京城中传为笑谈。不过李昭亮为人和善,熟知军中吏事,又善于委任佐僚,现管动员。

余靖则在平定侬智高一役中立有大功,久任谏官,为人严肃,被赵祯特意改为武职,现管军法。

饮了一会酒,赵祯对李昭亮道:“阿舅分派官员招兵,今日看了,新人甚是勇竣,最近辛苦。”

说着,举起酒杯,与李昭亮喝一杯酒。

说完,目光锐利。这些禁军老卒,可是难管得很,真出乱子,不是小事。禁军军纪堪忧,若不强力弹压,难说会出现什么情况。朝廷为了安抚人心,营田的老兵待遇不变,没出产粮食前,一样是一个月三贯足钱。而且营田初期,都是统一吃饭,还要安排他们的住处。对于营田务来说,负担沉重。

今年禁军整训,加上两湖的营田,军费开支大增。两者相加,花的钱不下两亿贯,中书对此腹诽不已。为了支付军费,全国很多铁路等项目都暂缓,全力支持。对于李参这些人,朝廷花了这么多钱,如果做不出个样子来,可是不好交待。

第154章 快进快出

看过了新兵营,赵祯在后苑设宴,与枢密院和三衙官员饮宴游玩,同时商量军政。

此时四月,天气正暖,后苑里百花盛开,芬芳扑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