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
枢密院设立之后,明文规定着军队的后勤、武备、选官都是归其管辖。
而张昭麾下的军队本来也是户部直接拨款给后军都督府,他再行分配。现在基本如此。只是多了几个军镇需要协调而已。
张昭道:“好的。”
李东阳斟酌着道:“子尚让李逍遥领军我并没有意见。但他这个总兵如何节制三镇兵马?不委派文臣领军吗?”
一般而言,明朝的大军出战必定是有一个权力三角:武将、文臣、太监。
旁边候着的大小太监们目光都落在张昭身上。天子几乎是下意识的召见张昭,而张昭只一句保证天子就释然。可见天子在军事上对张昭的信任啊!
内廷这边确实要注意一下,不要因为奉承皇后娘娘就对张昭有些意见。这圣眷真不是说着玩的。
张昭拱手一礼,“元辅,边关的警报枢密院这里同样收到。但形势还未彻底的明朗。因而我并未通报元辅。”
李东阳知道情况,点点头,道:“子尚,那你现在的判断是什么?边境的总督、巡抚们纷纷上书,要求调拨粮草、物资,准备作战。”
张昭道:“元辅,目前大宁、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宁夏、甘肃诸镇俱在鞑靼人的骑兵威胁之下。若是要全面备战,花费太多。前线的将士们想要立功是好事,但大明目前的家底恐怕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李东阳赞赏的道:“不错。”
这也是内阁的意见。以大明九边当前的实力。可以说只有大同镇稍弱,有被击破的风险。西北四镇,还有大宁都司,这些兵将基本都是在求战。
张昭道:“因而,我们的应对策略应当是‘重点防御,伺机反击’。具体来说,就是重点防御宣府、榆林。前线送来的情报,鞑靼人有可能是冲着互市来的。
其次,再令李逍遥任总兵,率新军营九团并十二团营中的精锐一万人驰援大同,由他节制宣府、大同、榆林三镇兵力,伺机出塞反攻土默特部所在的归化城。”
李东阳琢磨了一下,道:“回头咱们再一起开个小会。把战争经费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