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置气
后来,邵家尽管受封国公,在朝中却依旧不显,国公爷亲自率军驻边,身影沉寂在大漠黄沙里,一如他从前跟在太祖皇帝身后征战四野。
他当时在想,一个兵甲捐躯,抚恤银二十两白银。
有的人用命换回的银钱,不过是,有的人桌上的一道菜。
他还想起了一些往事。
邵家虽然也是高门,可邵家的人,从男子到妇孺,从主子到奴仆,吃穿用度都很朴素。
随长辈出门应酬,别人家都是花样百出的豪奢讲究。
只是,天下承平百年,百姓渐富,大海商们把瓷器、丝绸和茶叶运至远洋,又载回一船船外邦的奇珍异宝,以及,真金白银。
物价随之攀升。
邵家公中这些特殊的田产,买入价低于彼时之市价,彼时之市价又远低于如今之市价。
邵北城就有些拿不准,是应该按购入时的市价结算还是应该按如今的市价结算。
一方面,时移世易了,按购入时的市价结算显然很不合适;但另一方面,如今的市价委实颇高...
回家后,祖父总是会对他们兄弟说起开国旧事。
开国之初,太祖皇帝封赏功臣的时候,势力最大的陈家、前朝门阀蒋家、以及皇后母家姜家等等,多少人家都觉得自家在皇帝心里是头一份的,可太祖皇帝亲自拿起丹书铁券,第一个封的是邵家!
那些人家自然都惊诧极了。
在他们看来,邵家没有根基,无论如何也及不上他们那些人家。
百思不解,那些人家最后一致觉得:他们这些人家在太祖皇帝心里的分量都太重了,厚此薄彼、让哪家寒了心都不好,这才便宜了邵家。
听管事介绍,一亩品质中等的农田,时价约二十两白银,如果是能种碧粳米之类作物的良田,一亩地能卖五十两甚至上百两白银。
开国之初,一两银子就能买到一块上好的京郊田地。
当时管事打量着邵北城的脸色,还对他感慨了一句,许是因为各地大户都时兴在京里置产,所以这些年京里的宅子、京郊的田产价格都涨得厉害。
那管事见邵北城没有说话,还继续感慨了一句,那些大户也不知怎么就那么有钱,不说高官勋贵,就是商贾,听闻扬州的盐商们等闲一道菜就要花费几十两银子。
几十上百两的,虽然不是小数目,可邵北城也不至于闻之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