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谈判
1898年6月2日,美国向大清帝国宣战,虽然明知这个宣战对象是某个地方总督代表的实力,但是光绪皇帝还是意识到大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因为如果美国人胜利了,那么就绝对不会忘记对大清进行敲诈。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
在变法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业协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1898年7月8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南海遭到平海舰队的重创,消息传到大清举国欢腾。而人们心目中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大英雄台海总督罗凯表示支持维新的一纸奏章更是成为了维新派的强心针。明显的,台海总督大人也是赞同维新变法的。
1898年8月10日,美国和大清国议和。同时真正的美国政fu与南台海政fu的议和在台海岛的海参军港进行。
正是考虑到海上贸易这一点,在商人们的抗议声中,1898年8月10日,美国政fu决定和罗凯一方握手言和。当天,在一番讨价还价后,美国政fu以四千万美元的战争赔款和菲律宾、关岛等地为代价换取了双方的和平。
以现在美元的购买力,一千万美元足以制造一艘无畏舰,四千万美元的赔款已经超乎罗凯的意料,加上菲律宾也如愿到手,罗凯见好就收,这场改变整个东方格局的大战就这样草草落幕。
其实,罗凯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和美国使者打口水战,因为1898年的大清朝,将发生了一件大事——戊戌变法。
重生之后,罗凯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历史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甲午战争,罗凯虽然坐视北洋舰队的覆灭,但是毕竟避免了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这样后来很多的事情都将改变或者推迟。
所以为了让历史从偏离的轨道回来,至少是在大致的方向上不出错,罗凯不惜亲自来推动历史的进程。
1898年8月21日,南台海军登陆菲律宾,开始逐步替代先美军在菲律宾扮演的角sè,两天后,罗凯把从美国那里得到的三千五百万美元战争赔款下拨到了菲律宾的临时总督府。
1898年第二艘无畏舰的前期启动资金被下拨给武通造船厂的财政部mén。
1895年4月,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康有为发动了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fu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cháo。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南台海情报部的友情赞助下,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ji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