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
此刻在襄阳城中,形势并不太平,街道上士卒来来往往,百姓们也都惊慌失措,流言四处飞舞。很多百姓都听说,樊城的刘备已经倾巢出动,要进攻襄阳,为的是荆州牧要举城投降曹操。刘表在世的时候,一直宣传曹兵的凶殘,在充州屠杀无辜百姓三十万,血流成河。现在新主继位,反而要投降曹操,怎不让百姓惊疑。
襄阳城的百姓对刘备的印象本来就很好,他们经常看见这位四十多岁的左将军在襄阳街上缓辔徐行,出入城门时永不忘对城门卫卒领首行礼,对街上观看的百姓也面带笑容,非常谦恭。尤其听说他在新野大败曹兵之后,更加佩服。现在听说他被荆州新主出卖,在城外驻扎,都很同情。尤其不知道曹军进驻之后,自己会遭到怎样的对待,反倒觉得不如让刘备进城抵御曹操更为安全。
蔡瑁道:“臣遵命。”
蒯越的猜测很有道理,曹操已经通过探子得知了樊城的动静,断定消息已经走漏,刘备欲攻取襄阳,当即亲自率领兵马向樊城追去。骑兵夹道,步兵居中,后面跟着牛车,拖着粮草兵械。曹操自己仍旧坐在轩车上,眯眼望着远方快要落山的太阳。
刘备的军队在襄阳南门停留下来,南门的吊桥也早已高高挂起,蒯越正站在城楼,对刘备大喊道:“左将军不奉命据守樊城,却擅自渡江围逼襄阳,难道果真想造反吗?”
刘备仰面对着城楼叫道:“蒯异度,备何敢造反,只是听闻主公已经派遣密使投降曹操。备想来亲口问一句主公,此事是真是假。”
蒯越道:“一派胡言,就算想亲口询问主公,当只身前来,又怎会倾巢出动?分明是想造反。还不快快退兵,回归樊城,可赦你无罪。”刘备见蒯越一副无赖的模样,心头有气,但强自压制怒火,温言道:“有信使为证,岂能有假。蒯异度,快快开门,我要亲自面见主公,陈述利害。曹操一向背信弃义,主公若投降以求苟安,必定后悔莫及。”
于蒯越、文聘等诸小人,意欲投降曹操,已遣使者去新野纳降。妾闻此消息,五内俱伤。虽为君夫人,奈今夫君已股,权威日损,况为女流,无能主事。将军得此书信,当急思良策。若发兵攻襄阳,妾亦赞同。何去何从,早下决断。
刘备这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他大喊一声,将书信拍到案上。
三、刘备兵围襄阳
对于举州投降曹操,刘琮本心是不愿意的,毕竟是父亲好不容易攒下的基业。父亲一死,就要拱手送人,他怎肯甘心?不过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本身就是岳父蔡瑁扶持为嗣子的,有什么权力可以违拗岳父?虽然心里不痛快,也只能忍着。他心里还存着一个希冀,希望投降曹操后,能够继续坐在荆州牧的位子上。蒯越等人都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曹操一定会这么做。虽然刘琮并不特别相信。
刘琮感到愧疚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出卖了刘备。但是不出卖又怎么办呢?如果和刘备一起抵御曹操,赢了,刘备会坐大,荆州恐怕也会落到刘备手里;输了,自己会被曹操诛灭。权衡利弊,还是瞒着刘备最好。再说,就算不瞒,又能怎么办,自己有什么权力做决定?
这时刘备军中队伍分开,那个送信官吏被推倒前面,仰脸对着城楼战战兢兢地大喊:“的确……有……此事,主公……命我持……汉节投降曹操。”
蒯越道:“胡说八道。刘备,你竟然找人来讹诈主公,再不退开,我就命令放箭了。”这时城楼上士卒全部挽满弓弩,对准城下。
刘备大怒:“蒯越,你这该死的奸贼,竟敢蛊惑主公,卖国求荣。我若进城,定将你碎尸万段。”
他的话还没说完,城楼上顿时箭如雨下,那个送信的使者登时身中数箭,死于非命。两边盾牌手立刻上前,用盾牌罩住刘备,护送他回到军中。
四、南逃江陵
蔡瑁、蒯越等人心中也很焦急,使者去曹营还未回来,不知会不会出现意外。他们还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守卫襄阳北门的军司马前来报告:“樊城南门大开,大批士卒涌出,在汉江边集结,似乎想渡江奔赴我们襄阳。”
蒯越望了一眼蔡瑁,意味深长地说:“肯定是谁走漏了消息,刘备狗急跳墙,决定反叛主公,进攻襄阳。”他又叹了一口气,“都说养虎为患,亏了逝去的主公对他那么好。”
刘琮着急道:“蒯府君,现在说这些也无用,刘备晓勇难当,快快想个对策才是。”
蒯越道:“我早就担心有这么一着,已经想好了对策。请主公立即下令,拉起吊桥严守。襄阳城中有士卒上万,刘备虽然晓勇,想要攻破城池,只怕不易。况且曹公驻扎新野,肯定也在时时窥探樊城的动静,一旦发现刘备弃守樊城,一定会轻骑追击,到时我们和曹公内外合击,必将刘备生擒。”
刘琮松了一口气:“那府君就去替我办罢。”又对蔡瑁道,“岳父大人,你率亲兵守卫州牧府。以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