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千古球王梦 > 第一章 蹴鞠

第一章 蹴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此两点,众人虽有不忿,却是无人敢于反驳这皇帝面前大红大紫的弄臣。毕竟比起高谈阔论的畅快,身家性命要来的更重要一些。

双方球员分别站立于球门左右的对立两面,必须把比风liu眼略小的蹴鞠射入其中,使其落入对方场地,并且在蹴鞠落地之前,不能被对方球员在接住。方算取得一筹。如果己方射出的蹴鞠不能穿过风liu眼,则算对方得筹。

按照规矩,左军球头先开球。

三通鼓响之后,计筹官便把蹴鞠抛向了聂浩然。

聂浩然以脚接过蹴鞠,轻颠几下之后,左脚轻轻一蹴,那蹴鞠便划出一道不甚规则的弧线,上下翻飞着朝球门中间的风liu眼飘去。

“好一式新月如钩。”高坐在蹴鞠场外,专为皇帝观球而建立的一座阁楼上,宋徽宗赵佶兴奋的一拍大腿,毫无君王风范的嚷了起来。

宋徽宗第七年,大观元年,八月十六。

三年一度的蹴鞠大赛正式拉开了帷幕。

高俅为讨徽宗皇帝欢心,把聂浩然所在的队伍,和一支比较弱的球队放在了开幕战之上对决。

宋朝称球队为“社”。聂浩然所在的球队名叫“春风社”。开幕战和他们对踢的一方叫做“圆通社”。

得球则叫做“筹”。在蹴鞠场地外,有两方木案,木案旁有许多的小旗,哪方入得一球,便在哪方的木案上插上一小旗,这一面小旗子,便代表一筹。最后计算结果为旗子多的一方胜出。

听闻徽宗赞叹,躬身立于旁边的高俅立即把腰再弯了弯,谄媚的接口道:“回皇上,那黄金左脚的这一式绝技,比三年前成熟了不少,其角度愈发刁钻。三年前能接者甚寡,现在这已趋于成熟的一式,怕是难有人能接起啊。”

言毕,这高球环视了下被徽宗召集来讲球的,此刻站立于徽宗皇帝身后的一群官员,其色甚是不屑。

高俅此一举动,所有被徽宗召来讲球的人,脸上都挂满了不忿之色。但是,却没有人开口去反驳。

究其缘由,一则这高俅未发迹之前,本就是全国闻名的球星,其眼力料想比在场的诸位都要高些。

二来这聂浩然的一式“新月如钩”,在三年前除了蒙古球头忽乜迩曾接下过,其余球队,确实是无人能接。

计筹官敲一通鼓响,双方球员入场热身。

首先入场的是抽签决定的左军春风社。身长挺立、面容俊秀的球头聂浩然领着己方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注:球头,在现代足球来讲,就是队长,也是前锋。其余跷球、正挟、头挟之类,则相当于现代足球里的前腰、中场等。)共一十六人率先步入场内向观众致意。紧接着,右军圆通社16人在计筹官的示意下,也进入了场内。

二通鼓响,双方球员各入己场,开始比赛。

蹴鞠发展至宋代,已将前朝设置双球门的规则改为在球场中央竖立球门,左右军(两队)在球门的两侧进行间接对抗比赛。这种单球门的蹴鞠比赛,又有一种说法,叫:筑球。

球场中央竖立的球门用两根三丈高的长竿作为球门撑在球场中间,球门约高六米,两杆之间扯一张网,中间只留一个球门洞,直径约为30多公分。此球门洞,在宋朝人们谓之曰:“风liu眼”。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