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印象
其实邵振青并没想到,现在他脚下的这辆电车应该是中国第一批国产电车,当第一批三辆从香港购进的二手英制603电车运到西北工业区之后,除了两辆被用在工业区进行试运营之外,另一辆则在汽修厂被大卸八块对进行了研究。
结果在那里发现制造这种电车并不比制造三轮汽车的技术复杂多少,因为公司长途运输队损毁了大量的六轮卡车,于是汽修厂便直接利用这些损毁的六轮卡车的底盘进行改造,参考603型无轨电车设计了100型无轨电车,而直流电动机也更换成了公司制造的大马力直流电动机。
并且还根据603型电车在试运营的出现的情况,加长了车身,使得其满载时可以载95人左右,超过603型电车十多人,汽修厂仅仅不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利用报废六轮卡车的底盘制造了三十五辆电车,现在和外购的十辆603型电车一起在公司的1号线路上运行,而公司正在建设二号公路线路,建成后将全部使用“国产”无轨电车。
“这里的电车比上海的电车快了一些,只不过这叮啷、叮啷的铁链声有点让人扫兴!”
邵振青几乎都没有感觉到车辆振动,电车就已经离开了站台,电车出孔家庄之后速度提高的很快,和邵振青过去在日本、上海做过的有轨电车的感觉完全不同,可是随之而来的叮啷、叮啷的铁链声让邵振青有些不太适应。
在工业区引入电车,是司马在看到西北实业报上一个建议文章后决定的,在那篇文章里提到,现在公司的大多数职工居住的小区距离工作地较远,上下班至少需要步行半小时以上,甚至有一些职工步行更长时间。
因为提意工业区应该建立一个公共交通系统,并提意公司应该仿校口内大城市,建立工业区内的电车交通,以改善工业区内目前存在交通问题,在文中还指出公司应该在实业路、2号、4号以及1号、3号、5号公路,建立至少六条电车线路。
之所以如此分布,就是因为整个工业区95%的工厂、生活区,都分部在距离这六条公路周围1。5公里之内,如此分布职工上下班步行都不会超过15分钟,既可以节省员工的精力,又可以给工业区创利。
看到报纸上的这篇报道之后,司马才想起来除了汽车,还有电车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冒然引入后世的公共汽车显然不合适,可是进口几十台电车先解决一时之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再则公司早在年前就已经开始制造电动机、电线,就是以后自己制造应该问题也不大。
于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在一边向优秀职工提供底价自行车的同时,一边着手建立起西北工业区的公交体系,就是用无轨电车构成的公交。
和上海相比,西北公交电车的运营速度为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相比于这时国际上通常的6-7英里的速度相比快了一倍多,而如此的高速的原因,除为了提高电车的使用效率,正是因为使用了大马力电机以及充气式轮胎,才使得提高运营速度成为了可能。
而那些铁链声,是因为绑在电车轮胎上的防滑链的声音,因为地上有积雪的原因,用上了防滑链所以才会有这种铁链音,而这些却是邵振青无从得知的。
“这位先生请买票。”
之所以选择无轨电车,就是因为跟有轨电车相比,无轨电车因为可以绕过道路上的障碍物而弹性较高,而且它只需电线,而无需投资铺设轨道,投资相对较少。
于是司马便决定从国外进口了十台603型有轨电车,用于建立工业内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线路,而这条线路就是往返于实业路两端的一号公交,每隔0。75公里设一站,票价为每站一枚铜元。
现在邵振青眼前看到的这条线路,就是1号线公交的终点站,之所以将终点站设在孔家庄火车站,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从内地来此的客商、工人家属能更方便的到达数公里之外的工业区。
“呵呵!和上海电车公司用的电车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不过好像更大了一些。”
经铁制条栅门上车以后,看到车里的已经挤满了了人,扶好扶手站在车尾的邵振青的车上起落式玻璃窗,不过少了遮阳的百页窗,以及马蹄形座位,心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