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节 前进吧,多铆蒸刚!(中)
过衡趁机诉苦道:“主公,现在熟练的技师太少,产量严重不足。您可得想想法子,属下可实在顶不住了……”说着,几乎是声泪俱下的大吐苦水。
虽然那些订货的客户都比较有修养,不会来什么人身威胁之类的手段(当然也没几个人敢),可人家心情急迫之下,催促却是难免的。现在过厂长的会客室里,可是天天坐满了催货的客户代表,这些家伙几乎众口一词的说:如果不把东西拿回去,他们就不会离开,要不回去就交不了差。过厂长被这些家伙搞得神经几乎都快崩溃了,现在正好陈举这位老板在,不抓住机会好好诉苦才是怪事。
郑巨巨在旁边也帮腔道:“呵呵,利刚说得对。这里确实应该加大产量啊。”他和陈寔这两个校长。就一人霸占了一套光学仪器,平时宝贝得不得了,连儿子都不让碰。
“主公,不只是这里缺人。东莱钢铁厂、崂山特种金属厂、青岛造船厂、东莱车辆厂等等都报告,严重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现有产量已经无法扩大……”田丰这厮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手里拿着厚厚一摞卷宗。前段时间因为陈举事情太忙了(二千石会议、州牧事务、生孩子)。还没时间处理这些企业上地事情,这会已经积压了好多。
天啊!陈举一见。顿时脑袋嗡的一声,一下子大了几倍。“李鸿章,你这个该死的混蛋!你他妈的不是说,天底下再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事吗?要是现在你在我面前出现,老子发誓,一定要你知道什么叫“五环精神”!一定!!”
看到陈大官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过厂长连忙解释起来。
原来,可别看数量这么少。但是当时的那些士大夫们眼光毒地还真多。一些喜欢博物、医学、生物、天文等学问的士大夫、贵族们都纷纷注意到了这两种新颖地玩意儿,并且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价值。
显微镜能将微不可见的东西直接呈现眼前。这么神奇的工具,当然受到了爱好格物致知的士子们的追捧。而天文望远镜就更有市场了,极为热爱天文学的汉代学子们对这东西地企盼程度,完全可以用“喉咙都伸出手了”来形容,连眼睛都是绿油油的。凡是见识过这两种东东神奇之处的人,很多都跑到东莱光学仪器厂求购,甚至连张机大大也不例外。
顺便说一句。除了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之外,东莱光学仪器厂的另两项产品——军用单筒望远镜和放大镜也成了有价无市的珍品,军用单筒望远镜就不用说了,军方的将领们都对这玩意儿眼红的要命,厂里加班加点都满足不了需求。而放大镜的用处就更广泛了,只要是读书人,尤其是上了点年纪地绝大多数都用得上,看书省眼力啊。现在朝廷里的那些大佬们。可都是在怀里揣了个放大镜,一开朝会的时候,就能见到一片片的玻璃反光,亮闪闪的,好看得很呢。可由于前几项产品已经占用了大量资源,看似简单的放大镜产量却也是少得可怜(透镜都用在其他产品上了)。
(ps:在东汉地世家贵族和知识分子阶层中。研究氛围相当的浓厚。他们对各种知识都有很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天文、地理、数学的热衷,更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要是当时一个士子不懂天文、不通地理、不识数学的话,是会被人鄙视到姥姥家的,在上流社会根本混不下去。从史书上也可以看出,凡是当时稍微有名的知识分子可都是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当然,像张衡、马融、郑玄之类的妖孽级boss,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是些强得不像人类的家伙。)
那两老妖怪见势头不对,连忙脚底抹油了。陈寔这老头笑呵呵的告辞道:“子昂。你忙你的吧。我们先回大学了,天文台地事情还等着我们处理呢……”说完就扬长而去。
“恭送大师、叔父……”陈举嘴里恭恭敬敬,心里却在腹诽道:我拷,这两个老狐狸,太狡猾了!
田丰好不容易抓到陈举,当下见到两个boss妖怪都走了,言语间更是急切:“主公,这个人手问题怎么办?如果不赶快增加。不要说产量无法增加,就连今年预定的计划也无法完成!”
不过以目前那可怜地生产量,连满足内部地使用都是捉襟见肘。当然不可能提供给外人。不是陈举关系很铁或陈大官人想要讨好的人。那是想都不要想。所以显微镜这东西和天文望远镜都是有金子可没处买地超级紧俏货,要弄到这些玩意儿。光kao有钱还不行的,主要还得要有面子。
所以,那些跑来定购的家伙,都是些有头有脸、叫得出字号的主儿。而这些家伙也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当时知识分子可没穷人啊,穷人是没钱读书的),他们对于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是根本不怕花钱的。像郑泰、郑浑兄弟就每人订了一套(四种产品各一),虽然花去了五百斤黄金,可这两兄弟还直说便宜。
…………
※※※※※※※※※※※※※※※※※※※※※※※※※※※※
听完过衡的解释,陈举心里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天啊,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两种专业仪器居然在公元2世纪成了抢手货,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