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老熟人巴顿
就算是单兵素养再好,谁去指挥这支军队?
加上官方的支持,很快招人的数量超过了两千人,距离三千人的目标最多只要一天就能完成。
可是让-皮维看着登记的职员,揉着太阳穴,伤脑筋道:“一个军官都没有?”
“老板,倒是有一些士官,不过没有军官。”职员感觉莫名其妙,不是说好的是保安吗?
要军官干什么?
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在军队构成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大部分的青年贵族会选择军事院校就读,平民却很少被军事院校接纳。军官是身份的象征,而德国士兵在战场上晋升军官很难,导致德军内部军官的眼界都很高。加上出身富贵家庭,看不上皮维给出的三百美元的安家费。
在巴黎,休假结束的皮维,正准备打点行装搭乘轮船去巴士拉。然后转道科威特。但是王学谦的一份加急电报让他不得不改变行程,出发去德国的慕尼黑。
招兵买马也好,帮助德国的失业者获得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也罢。总之,让-皮维在慕尼黑将招安保的牌子立起来,当时就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去科威特,伊拉克执行安保任务。只要签署五年合约,就将获得一笔三百美元的安家费,还有每一个月五十美元的工资。当然这些条件不会引起警察的关注,但是其他的条件就让警察吓的连跑过来质问的勇气都没有。
熟练使用步枪,从军两年以上。
技术兵种优先:限工兵和通信兵。
机枪手和炮兵,可以获得技术奖金……
“会说英语的有多少人?”
“估计不到五十人。”
……
如果将皮维在慕尼黑的这次招聘定义为招工的话,应该非常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规定的工作。但如果是征兵的话,从组建军队的目的来看,这是一个让人无语的结果。
没有军官的军队。有战斗力吗?
老实说,慕尼黑的警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招工招牌,好在不管是王学谦,还是老约翰-洛克菲勒在慕尼黑还是有点面子的。至少和巴伐利亚的王室和贵族还是有些来往的,毕竟花旗给当地一千万美元的贷款总是真的吧?
巡警上报警官,警官上报局长,一层层的往上汇报之后。
让-皮维租住的旅馆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都站满了警察,最后王室派人来下达命令,全力配合。皮维也一再向如临大敌的警察局长解释,这份工作虽然是在海外,但并不是去打仗,而是为了保护一家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资产。
在短暂的混乱之后,让-皮维包下的旅馆门外,终于排起了长队。
每个人三百美元的安家费,对于很多已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德国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至少能够让他们活下去,而且还有工资可以拿。就是离家五年有点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