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甲午崛起 > 0382 朝鲜大桥

0382 朝鲜大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一再重复自己是“月”是“太阳”。动辄训斥自己的后妃。

由此可见,政治思想的封建化是与生活上的腐化相伴而生的。

统治者目光短浅,能力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但不能前进,还好出现大的乱子。

“天京事变”就是太平天国的重大转折点。

它是一个大乱子,一幕大悲剧。

《****田亩制度》中一面企图把社会经济改造成齐一化的清一色的小农经济,另一面又企图在小农经济上面强加一个原始的、落后的类似农村公社的组织,这就必然会产生原有的私有制和人为的公有化的矛盾。

再说把农民多余的产品实行公有化,农民中谁劳动力强,谁收获多,谁就会被公有化得多。

这就会出现“多劳少得,少劳多得”的不合理现象,农民“嗟怨”之声就在所难免了。

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无处不均匀”的社会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憧憬。

史实说明,财产公有措施在当时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是超出了历史所允许的范围的。这启示我们:对私有制的攻击,对公有制的要求,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革命的、正确的。然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就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顾客观不尊重经济规律,片面地求“大”求“公”,最终理想化作泡影,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狭隘性、盲目性。

它使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们,不是为农民起义的理想而献身,而是在“天国”兄弟的刀锋下丧身。

它使成千上万的身经百战的农民革命战士,不是牺牲在对清军鏖战的沙场上,而是倒在天京自相残杀的血泊中。

这个大惨剧使一个方兴未艾屹立在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由盛变衰。

然而自“天京事变”后,洪秀权非但不从血雨醒风中总结有益的教训,还从此不相信外姓。

农民阶级的劣根性、使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滋生了自由散漫、腐化堕落、狭隘自私的心理行为。

思想的蜕变使太平天国政权后期封建化尤为严重。

定都天京后,无论是职官制度、等级制度、还是在礼议方面,大抵都沿袭封建****政权模式,他们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把革命中夺取来的权力很快演变成自己的封建特权。

如据“天条”规定,一切官兵百姓均不得嫁娶婚配,但天王和各王,却可以“广置姬妾”、“妃嫔在武昌选出四十人,至江陵选百把人,陆续增添,大约不满二百人。”

洪秀权还在天京修建天王府,“城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洪秀权把自己关在“林苑芳菲,兰桂迭妍”的宫墙内,过着“金玉堂中快乐多”的生活,无聊之余,只能写些自我歌颂和训戒后妃的顺口溜:“万方万郭万来朝,万山万水万飘摇,万里万眼万钻至,万知万福万功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