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甲午崛起 > 1195 统一的华国无人能挡

1195 统一的华国无人能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康有为实际上只是试图变法者中的一员,他和皇帝找到了一些共识,但他绝非是代表变法的人物,更绝非唯一想用西方政制来变法的人物。

洋务运动也并非毫无成效,清末的地方基本拥有了现代政府的一系列基本职能,尤其是警察,卫生和简单的议政体系,顺利转型为新型国家,至少从行政形态上没有问题。

内核是政治基础,这和房子从四合院变成楼房与否的关系不大。

在国家层面看待问题,主要是看内在,看核心基础。

华皇推行的国家资本主义,侧重国家社会主义,这一点,和俾斯麦推行的现行政策差别不大。

日本很快放弃“尊王攘夷”的治国哲学,转向“全面开化”,奉行“和魂洋才”理念,全国上下奋起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以海外开明之治为范,唯一途,乃弃己之短,取彼之长,破陋习,变古格”。

而清廷则顽固死守天朝大国虚荣,极力排斥西方先进思维和制度。

“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及”。

长期陷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争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连“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亦未真正付诸行动。

俾斯麦的政策,也可以称之为国家社会一主义。

都属于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俾斯麦确实有才干。

唯一不同的是,俾斯麦再强,也只是二把手,华皇是华国铁打的一把手,只要华皇不死,华国的领导层就是最稳健的。

所以,华皇的观点中,曾国藩的思想有可取之处,但是曾国藩当初是满清手上干活的,没有基础,而且,要靠地主阶级来主导这么庞大的改革,也属于天方夜谭,一丝一毫成功的可能性也没有,即便是原本的历史中,后面发生了戊戌变法。

在华皇看来,戊戌变法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即便是‘成功了’,袁世凯带人做掉了慈禧太后,结局同样无法改变,因为地主阶级无法执掌华国这么庞大的国家转型,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军阀割据其实是地主阶级的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戊戌变法要是成了的话,极可能仅仅是北洋的提早到来。

晚清最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不是是否学习西方进行变法,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从上到下都是有共识的,问题仅仅是渐进还是立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