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向东还是向西
事情出在进入后殿的过程中。
程序应该是这样子的:太常寺的赞礼官引承祭官至后殿垣门,承祭官东向立;然后赞礼官引承祭官入垣门右门,升右阶,至殿外拜位前,北向立。
关卓凡在后殿垣门前,是西向立的。
因为那个太常寺的赞礼官就是这么“唱礼”的。
妈的,原来在这儿等着老子呢。
想不出来,毕竟对大部分的细节并不了解。
想不出来就不想了,见步行步吧。
次日,天没亮就起身,大伙儿在午门前集中。
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午门外,日出前四刻。太常卿至乾清门请旨,准奏。于是午门严鼓,法驾卤簿前导,不陪祀的王以下各官齐集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一路浩浩荡荡,出端门,左拐入太庙街。自街门入,至太庙南门,承祭官们下轿,入太庙,至大戟门“幄次”,即俗称“小金殿”者——这是在开始正式的祭祀仪式前,用来给皇帝和承祭官们歇脚、盥洗的地方。
左躲右躲,还是掉进坑里啦。
朝野轰动。
大佬们待在“小金殿”的这段时间里,司礼们从“神库”中把各位前任皇帝的“神主”请了出来,安坐殿内神龛之中。
这样,告祭太庙的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老惠亲王和关卓凡分头行动。一个去正殿,一个去后殿,同时开始了冗长繁复的祭祀活动。
过程就不细表了,总之大半天折腾下来,整个告祭结束之后。关卓凡头晕脑胀,比指挥了一场战役还累。
第二天就出事了。
一个叫做吴凤阁的御史上折,弹劾关卓凡主持告祭太庙后殿的时候“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