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皇帝英气已露,臣下轻忽不得!
皇帝转向曾国藩,“可惜,这一回,你不是从天津进京的,不然,路上就不必那么辛苦了。”
“回皇上,”曾国藩说道,“一年之中,臣呆在天津,大约是四、五个月,呆在保定,大约是七、八个月。”
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呆在天津的时候,大多是夏天。”
“到了冬天,”皇帝说道,“北边儿的海路,就不大好走了,通商的事情,就少了些,是吧?”
“是!”曾国藩说道,“皇上圣明!”
“天津到北京,是多远的路呢?”
曾国藩更加奇怪了,“回皇上,大约是四、五百里的样子,臣惭愧,准确的数字,臣就糊涂了,总得查实了之后,才敢回给皇上。”
“轩亲王,你晓得吗?”
“回皇上,”关卓凡说道,“曾国藩说的不错,热河到北京,是在四百里至五百里之间——大致是四百五、六十里的样子。”
“我记得,”皇帝说道,“当年,我跟着三位皇太后从热河回北京,路上走了整七天,每一天,就是六、七十里的样子——”
顿了顿,“曾国藩进京,一天走差不多一百里的路,那是很快的了!嗯,你勤劳王事,辛苦了!”
咦,皇帝今儿个,是跟“这里到那里多远的路”,较上劲儿啦。
不过,这一次,曾国藩倒是清楚“准确数字”的。
“回皇上,大约是两百六十里的样子。”
“轩亲王跟我说过,”皇帝看了一眼关卓凡,“如果坐火轮车,中途不停站的话,不到两个时辰,便从天津到了北京了——一大早从天津动身,赶得及在北京用午膳呢!是吧,轩亲王?”
“回皇上,”关卓凡说道,“是的。”
哟,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曾国藩赶紧回道:“谢皇上!臣惶愧!这都是臣的本分,不足当皇上的奖谕。”
就这样的几句话,他心中已大起警惕:皇帝虽是年轻女子,却英气已露,为人臣者,可不敢有什么轻忽了!
“一年之中,”皇帝说道,“你在保定多少辰光,在天津,又是多少辰光呢?”
因为曾国藩这个直隶总督,兼领三口通商事,而三口通商衙门设在天津,因此,他一年之内,有相当一段时间,得往天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