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将轩亲王一分为二?
这说的代善。
代善自己是礼亲王,八个儿子里头,第七子满达海承嗣之外,还出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
长子岳托封成亲王,后贬贝勒,死后追封克勤郡王。
四子瓦克达封谦郡王。
如果算上三子萨哈璘死后追封颖亲王,那就多出来两个亲王、一个郡王。
事实上,亲王入值军机、进而领袖中枢,放在咸丰朝之前,是“不合祖制”的。
赵烈文却顺着曾国藩的意思说了下来:“真正有意思的,就在这里了!”
略略一顿,“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我倒有一计,可令其名正言顺!”
“哦?”
“爵相,你说,以轩邸之功,将这个‘轩亲王’,一分为二,不算过分吧?”
八子祜塞,后来也被追封为亲王,不过,不比萨哈璘一死就追封,祜塞的追封亲王,已经是顺治十六间的事儿了,而且,是“父以子贵”,同祜塞本人的勋劳,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就不做数了——其兄满达海被追论前过,削去谥号,降为贝勒;礼亲王一系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祜塞第三子杰书承袭,并改封为康亲王,祜塞因此被追封为惠顺亲王。
代善的礼亲王、岳托的克勤郡王,都是世袭罔替的****。
萨哈璘第三子勒克德浑封顺承郡王,也是一位****。
就是说,国初的八大****,代善他们家,占了三个。
“礼烈亲王一门数王,世袭罔替,”赵烈文说道,“能有这份儿空前绝后的荣勋,自然是礼烈亲王‘定策’的功劳大、‘定鼎’的功劳也不小——当然,子孙们也争气!尤其是岳托和勒克德浑两位,他们的铁帽子,也算是自个儿一刀一枪挣来的,不仅仅受惠于父祖的荫蔽!”
曾国藩微愕:什么意思?
一转念,反应过来了,不由就轻轻的“啊”了一声,“轩亲王之外,再封一个亲王?”
“是!”赵烈文说道,“而且,这也是有成例可循的!”
“你是说——礼烈亲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