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我TM掉坑里头了!
密度!枪声的密度!亦即对方的火力密度!
一般来说,防御工事之后——或之中——的士兵,彼此间隔的距离,必须适中,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
过宽,火力输出密度不足,挡不住敌人的冲锋,这不必说了。
过窄——
第一,火力输出,不论左右方向还是前后方向,都是讲究层次的,只有形成交叉火网,才能得到最大的打击效率,士兵间隔过窄,则弹道重叠过多,于打击效率而言,其实是严重的浪费。
因为前有北宁一役失利之殷鉴,法军的推进,还是很小心的,可是,已逼近中国军队第一道工事六、七十米的距离了,工事后头,依旧没有什么动静。
莫雷尔心想:莫不成,都死光了?
不过,这一轮的炮火准备,虽然十分猛烈,其威力似乎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吧?
抑或,如丹凤大坝那般,中国人经已做了鸟兽散?
可是,没见到穿蓝军装的四散奔逃的景象啊!
第二,会增大己方的伤亡——既包括自于敌人的攻击,也包括来自同袍的误伤——的概率,如果发生殉爆什么的,就更加精彩了。
因此,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军人,战斗开始之前,就能够根据敌军的防御工事的面宽、走向,对敌军的火力输出密度,做一个大致的估计——只要敌军是一个正常的排兵布阵。
刚刚“可是”完,中国人开火了。
炮火覆盖的烟尘尚未完全散去,望远镜中,朦朦胧胧,具体情形,看的不是十分明白,不过,枪声是听的清清楚楚的。
这个——
不对劲儿啊!
什么不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