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波
等把所有行李用主绳拽上来后,两人便开始搭帐篷生火做饭。这一套程序他们已经做得烂熟,很快便在帐篷里吃起了美味的土豆浓汤。
“以后的路,都需要这么爬吗?”冯若熙现在还觉得手臂酸软无力,拿着汤勺的手腕都止不住地颤抖着。只要一想到以后的山路都如此难走,就觉得没有任何盼头了。
“应该个别路段会需要。”韩承云吃了一口土豆。砸吧了一下嘴,鼓励道:“我们现在这是用老式的阿尔卑斯攀登法,特点是快速、轻便和绳队作业。”
“阿尔卑斯攀登法?不会是攀登阿尔卑斯山的方法吧?”冯若熙撇了撇嘴,帐篷里的温度升高了许多。她想要摘下帽子,后来又觉得还是带着保暖一些。她的头发又长长了点,已经到肩头了。她考虑是继续留着呢,还是剪掉比较好。
“就是在十八世纪。阿尔卑斯登山热的时候兴起的。主要是因为行动迅速,为了行动迅速。就必须减少装备。这样可以减少危险,特别是在天气多变的高海拔山区,行动迅速表示比较能快速通过危险的环境。一般而言,在高海拔很多的山难都是因为停止行动时才会遇难。”韩承云说着叹了口气,“我们对这里的地势环境并不了解,况且火山灰笼罩着视线不佳,所以一天行进的速度并不快,这样下去确实比较危险。”显然,这种情况在韩承云看来已经比他预计的要糟糕一些,所以脸上也显出了忧色。
不过如果真的饮用水不够的话,他们还是可以凿冰融化的,因为冰层相对于干净一些,但也实在是太浪费瓦斯了,不到最后时刻也不会用此下策。
“在上面有一个小平台,可以作为我们今晚的营地。一会儿我带你爬上去。不用担心,我都已经凿完冰钉了,间隔都考虑到你的臂长和体力。实在不行的话,我再带你用瞬间异能移动几段,怎么也不会有危险的。”韩承云唠唠叨叨地讲解着,生怕冯若熙临场打退堂鼓。
冯若熙隔着风镜,确实发现那些冰钉间隔的距离越往上隔得越近,显然是怕她到上面的时候体力不支。
“来,把手臂张开,我给你系安全绳。”韩承云拿过一团登山绳,脱掉最外面的大手套,他里面还带着一副保暖的皮手套,丝毫不影响他打结的灵活性。
冯若熙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双手在翻飞着,头一次感觉绳子像是活过来了一样。<,中文说法叫称人结。单纯的称人结并不能够使用,必须加上一个单结才能使用。称人结是登山者必须学会的绳结,还有各种变形打法。称人结我闭着眼睛就能打成,只是,这种称人结其实很容易被松开,即使在称人结加上一个单结,经过长时间吊挂也是有松开的可能。”韩承云打了个寒战,想必是想起来以前差点挂掉的经验,停顿了一会儿才继续手上的打结工作。“喏,这就是一个称人结的变形,先打一个双称人结后。再加上两圈,就免除了松开的可能。不过。这样就比打八字环结麻烦多了。”
他们两人分食着一碗土豆浓汤,冯若熙把自己这边的饭不着痕迹地拨到韩承云那边一些。虽然他们的食物还有,但谁也不知道翻过山后,还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在等着他们。冯若熙把怀中一直随身携带的仙鹤蛋换了一个位置,转移话题道:“你说这种登山方法已经是很老式的了,那末日前流行的是什么?”
韩承云果然被拉回了注意力,呵呵一笑道:“叫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这是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因为登山人员所需要的物资和登山装备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沉重,所以需要其他人帮忙搬运。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也就是说一个登山者就要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援线。啧,这种登山活动,多是那些半路出家的登山者玩的路数,早就失去原先的登山的意义。”
“哦?登山的意义?”冯若熙挑了挑眉,毫不掩饰她对登山这项运动的不理解。虽然她是学地球物理学的,但却也从没想过亲自用脚印去丈量山峰的高度。
韩承云又在行李上打了几个拖吊结,又在最后打了个止索结作为安全保障。这种止索结常打在绳子的末端以防止绳队攀登时下降发生意外。如果一旦失足,止索结一般都会卡在下降器中。
看着韩承云忙忙碌碌的,冯若熙也觉得有些紧张了。
她能行吗?四体不勤的宅女一个。
“放心,一切有我。”韩承云信心十足地说道。
事实上,冯若熙的体能要比她自己想得要好多了。在欧洲大陆流浪的几个月中,她风餐露宿,体质变得比常人强多了。现在攀岩虽然还是费时不少,但在韩承云的帮助下,总是能够攀得上去的。实在上不去的时候。韩承云就用他的特异功能作作弊,两人倒是不怎么费力,在天黑之前,顺利地到达了韩承云所说的那个平台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