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弄了个通判
拴住官员的无非名利二字,贺长龄给了大好处,杨猛也回了一记高超的马屁。
“校训?”
这校训可是稀罕词儿,贺长龄还没听说过。
“就是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的话。”
杨猛摸了摸脑门,这话还真不能乱说,招灾惹祸啊!
“读书不一定都能当官,宜良典史一案,我就遇到了一个金针用的不错的秀才,我就想啊!这读书人,许多都是贫寒出身,读书不成学些医术,总能养家糊口吧!
就是得了功名,学些医术也不是坏事,修养身心、延年益寿,这医术总能有些用处的。
还有田庄的庄农佃户,他们全都是自己当牛做马耕种土地,要是弄些合用的工具,就会省下时间做些别的营生,这样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事情总要试试的,贺长龄来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成,探探口风也是不错。
如果贺总督能发话,自己的事情做起来,就更加的光明正大了。
“好!这个更好!我来想一下。”
贺长龄弄明白了校训的意思,也是老怀甚慰,一个痴痴傻傻的富家子,开窍之后能有这么好的点子,真是不错了。
“最好能让学子们,将学以致用的念头牢牢的钉在心里。等书院建成了,就在正门立一块石碑,让进出的学子,每天都要看一看、想一想,有个拼搏的目标。”
杨猛的话,也说到了贺长龄的心里,操劳近四十年,他的身子骨却垮了,要是会些养生的门道,再进一步也不是不行。
至于农具一说,贺长龄也听了个明白,儒家自有格物之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也是好事,再者说了增加土地的出产,可是个大好事,值得提倡。
“不错,这个立意不错,云南不是科举大省,让读书人学些东西也不错,总不能苦读寒窗,最后穷困潦倒吧!你这个提法,可以试一试。”
见贺长龄允了,杨猛心里一阵狂喜,有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总督大人,这校训您是不是给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