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明湖译书馆
西洋与我们有大洋相隔,一来一回就得数月,时间上必须要提前一些。你学问深,那谷地你给弄个名号,也好让那些洋鬼子安心做事,不然偷偷摸摸的,就怕他们不卖气力。”
近期杨猛的手里资金有限,但广州那边还得先期购置一些东西,正好让魏五整合一下,选出急需的,自己也好给岳父下个单子。
“大清有译书馆,咱们也弄个明湖译书馆,这样听起来就正统了。”
杨猛的一些心思,魏五猜的出来,顺着杨猛的意思,就说出了明湖译书馆的名号。
“好!这个名字不错,老魏你最近先抓好明湖书院那一块,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最好能尽快弄上一批合手的。”
有了老爷子的保证,杨猛也不怕这魏五使坏了,将宜良的事说了出来。
“三爷,还是喊我老魏吧!这魏先生却是当不得了,你们父子厉害,老头子甘拜下风。
三爷不是在宜良建了一个明湖书院吗?这个想必三爷早有谋划,选些读书人,先让他们通晓洋文,然后再着手翻译书籍吧!
洋人与我等非是一族,过于倚仗不行;洋人技巧强过我族,不倚仗又不行;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咱们的人,学会洋人的法子,然后再结合咱们自己的东西,创出咱们的新法子。
数遍华夏,儒学就是最好的例证,数数元明清三代,两代非是我汉人主政,可为何儒学不败?这里面的道理深着呢!
学西法可以,但绝不能引入洋教,本朝的康熙爷、乾隆爷,身边都有洋人,他们也清楚西洋之法犀利,可为何不扬西法呢?盖因洋教!
宜良那些洋人,想必有传教士吧!这些人居心叵测,三爷要防着他们些。现在他们到了云南,咱们就不急了,先让他们教洋文,之后再译书。”
魏五的想法,倒是和杨猛差不多,这老奸贼好深的见识,说的这些杨猛都有些信服了。
“嗯!你老魏的法子不错,我已经在明湖书院附近选了一块谷地,作为洋人的栖身之地。明湖书院和宜良的事情,最近几个月,就交给你了。
这译书之事倒是不能拖沓,我先前已经找了一些通洋文的十三行伙计,让他们教授洋文,译书也要同步进行,最好近期能归结出一些云南能用的玩意,我在广州那边有买卖,缺的东西,也好尽快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