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溃败
再有就是英军很擅长利用自己的优势,枪械的射程不同,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利用,这是咱们有缺漏的地方。”
徐子渭的分析虽说还是有些片面,但能有这样的说法已经不错了,看来这小子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将此次战事,做全军的沙盘推演,看看有多少种胜利的法子。
将山猴子的人,布置在米实塔附近,咱们败了,下面就看缅军的了。”
傈僳族的新军,这一仗打的全无章法可言,换做是勐腊的新军,结局虽然依旧会败,但是他们给英军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那九千人用的都是褐贝丝,在射程上就差了一截,英军也利用了这一点,在五十步之外射击,近三千人就是这么没得。
之后咱们的人,也想出了对策,用尸体垒起了工事,英军只能硬打了。
英军的骑兵,很厉害!剩余的六千多人,很难给散乱的骑兵,带来有效的杀伤,而骑兵从侧翼的攻击,却很是犀利,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骑兵手里。
剩余的千余人,与英军打了一场肉搏战,咱们的人几乎全数阵亡,但肉搏之中,却打退了英军的五次攻势,在肉搏上,咱们并不差!”
徐子渭说的这些虽说有用,但不是杨猛关注的重点,大军团的调度,才是杨猛关注的东西。
杨猛明白,这一仗败就败在了指挥上,若是没有徐乔杨三人的判断失误,这九千人就不会死了。追究责任还是次要的,记住这次教训才是最重要的。(未完待续……)
九千人的数量,也算是不少了,先是被英军在武器上蹂躏了一把,后又被骑兵冲破侧翼,这是战略上的问题,临场指挥的将领,战略上失误了,不然有了工事的步兵,即使遇到散乱冲锋的骑兵,也会给骑兵造成很大的杀伤。
九千人马全军覆没,战略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若是这九千人,就地建造土木工事的话,绝不可能轻易的战败,没有对战骑兵的经验,看来是新军的一大缺漏。
“不说这些了,经此一战,你有什么收获?”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了,杨猛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了,大部分人能退回来,已经算是幸运了,若是徐子渭处理不当的话,这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得血染沙场。
“咱们的人马是千人一队,英军也是一样,但英军队与队之间的配合却优于我军,进退之间法度森严,这也是九千人战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