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媾和
英吉利之前抢了印度一次,可印度大部分的财物,还是藏在民间和地下的,这次韦驼子开辟了一条极好的财路,上千年的随葬品,单单这份收入,就是不可估量的。
与地主军团结盟,也是杨猛谋划的主线,这两大势力结盟之后,不仅那些暴民是待宰的羔羊,英吉利难道不是吗?
五六十万的军力,还不足以让印度人有复兴的野望吗?挟天子以令诸侯,莫卧儿的皇帝还在,只要用好了这个棋子,让他作为纽带,一个表面上统一的印度,难道还能容忍英吉利人吗?
有了杨猛的命令,复兴团自然高高兴兴的接过了橄榄枝,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依旧在前线对峙,但却没了战争,这里面的原因,只是英吉利的武器援助。
复兴团和地主军团,将英吉利的军事援助三七分成,双方携手共同对付暴民,就成了协议的内容。
固守待援,成了英吉利人的唯一选择,武器援助,就是英吉利人与印度王公贵族们结盟的手段。
武器援助对地主军团固然重要,可就凭着武器来对付复兴团,根本是不可能的,之前的复兴团是三线作战,一旦英吉利熄了火,那能不能挡住暴民和复兴团呢?
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可能!复兴团的人数,印度的王公贵族们,有个大略的估计,现在起码有个二三十万人,而地主军团的人数只有十几万人,暴民的反抗组织只能用不计其数来衡量了。
打仗,印度的王公贵族不一定擅长,可权力的斗争,却是他们擅长的,权衡,很简单的一个手段,利益,更为简单的一个目标。
由于有了暴民反抗组织,复兴团对地主贵族的掠夺,也不照以前那么频繁了,劫掠敲诈更好对付的暴民,比劫掠地主的收获要大,加上地里出的无数陪葬品,暴民的价值明显要打过地主和贵族。
都是身处印度的利益团体,复兴团是不可能让地主军团独自吞下来自英吉利的援助,合作归合作,媾和归媾和,但基本的提防,两家谁都不会轻易放弃的。(未完待续……)
复兴团慢慢的在改变,还有他们与暴民之间,越来越频繁的冲突,让印度的王公贵族看到了合作的机会,一方面接受英吉利的军械援助,一方面与复兴团联手对付暴民,这样的权衡才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暴乱不能再持续了,这样的暴乱,再持续三两个月,整个印度一多半的人口,都要死于暴乱之中,局势刻不容缓,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主动的向复兴团递出了橄榄枝。
“死的差不多了,死了这么多人,复兴团手里的粮食,足够养活半个印度的人口了,可以和谈。”
粮食少人口多,复兴团手里的存粮,不足以养活自己地盘上的人口,对此杨猛的方法极为简单,那就是死人,人少了,粮食自然就多了,十五万的兵力,对复兴团来说就够用了,而现在复兴团手里的青壮,至少有五六十万,这个数量已经足够足够了,再乱下去,只怕英吉利本土军团来了之后,结盟的就不是地主军团与复兴团了。
这次在印度的收获,也足够了,数十倍于缅甸的收获,具体收获了多少,至今也没清算出来,反正五个月的时间,复兴团的十几万劳力,藏边的三十多万民夫,没日没夜的在转运着劫掠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