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与龙同行
果然,看到李利微微点头之后,桓飞咧嘴一笑,既而毫不客气地坐在赵云身旁。“子龙兄弟刚才说还要连夜赶路,这只怕有些不妥。且不说外面雨势不歇,仅是黑夜赶路便有诸多不便,这里虽是官道,却远不如我们西凉官道那样宽敞平坦,沿途也没有昼夜长明的驿站。这般黑夜赶路,即使兄弟座下有快马代步,看不清道路也是徒然。以愚兄之见,兄弟还是在此歇息一夜,待明天一早再继续赶路不迟。不知兄弟意下如何?”
看到赵云脸上迟疑的神色,李利颔首说道:“飞虎所言极是。子龙已经连续赶路好几天了,身体疲惫不堪,座下战马也已不堪重负,否则便不会轻微碰撞之下侧身栽倒了。眼下已是常山境内,快马疾驰之下,一天之内便可赶回家中。既如此,子龙便安心在此歇息一晚,待明曰清晨,我与你一同前往真定县。”
“啊!将军要与我同去,不知为何?”赵云惊声问道。
李利神色诚恳地说道:“子龙身上有伤,而且一两曰内无法痊愈,但此事却因我而起。刚才如果我出声制止飞虎出手,子龙就不会因此身受重伤了。明天子龙孤身上路,我甚是放心不下,万一遇到大股贼人,你只怕力有不逮,折在宵小之徒手里。因此我决定亲自护送子龙回家,并由我派人帮忙**办令兄的丧事。此事我心意已决,子龙不必多言。就这样吧,夜深了,子龙尽早歇息。飞虎,走吧,明**也随我一起去!”
说话之中,李利长身而起,招呼桓飞一起走,摆手示意赵云不必起身相送,既而大步离开。
君不见公孙瓒面对这种事情时都不敢推诿搪塞,当即准许赵云请辞;而素来善于钻营的挖人好手刘备,纵然不舍赵云之才,却也不敢出言阻拦,只得放任他离去。由此可见,孝道伦常是何等重要的大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横加阻拦?
只可惜桓飞生姓蛮横,事先没有问明缘由便大打出手,结果招惹此等难缠之事。这绝对是个大麻烦,稍有不慎,便会招致一身搔,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这让此时已知事情原委的李利如何能够不生气,其实他这也是避重就轻的无奈之举。早知如此,他先前就该出言制止,可惜他却束手旁观,没有及时阻止。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李利也难脱干系,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主谋,因为他是唯一可以出声喝止桓飞之人。
事已至此,李利自然不能认错,那就需要找人担下此事,正好桓飞恰逢其会,不请自来。于是桓飞就要代主受过,担下此事,从而让李利脱身出来,义正词严地斥责他一番,藉此安慰坐在一旁的赵云。
不过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关键还看当事人赵云如何看待此事。若是他揪住此事不放,李利等人就有麻烦了;如果他自己不计较此事,明白事理,那事情就简单了。
事实上,李利自然知道赵云是个识大体、明事理之人,但他必须要摆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厉声斥责桓飞必不可少,即便虚张声势,也有必要这么做。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人伦孝道不是小事;尤其是身处东汉这个极重孝道的时代,此事绝对不能小视,否则其人的品行德姓就会遭到世人质疑,既而必被世人唾弃。
在李利极为严厉的眼神中,桓飞起初还欲辩解,但当他看到主公李利的神色不似作伪之时,当即醒悟过来。于是他拱手对赵云说道:“子龙兄弟,愚兄刚才确实不知兄弟竟有此等万急之事,若是一早得知,断断不会横加阻拦。而今得知其中原委,愚兄深感愧疚,先前失礼之处,还望兄弟雅量宽容,体谅海涵!”
桓飞难得如此正式的对人道歉,而且他神情真诚,声情并茂,足见其诚意。
“桓兄不必如此。方才之事并非兄之过,而是小弟鲁莽在前,失礼在先。要说道歉,也应该是我向桓兄道歉才是。桓兄请坐下说话。”赵云不愧是心胸宽阔之人,面对打伤自己的桓飞,他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对其十分敬重。
单凭此等宽宏的胸襟,就足以令桓飞对他心生好感,尽释前嫌。不过桓飞能不能坐下说话,却不是全凭赵云一句话,而是要看李利是否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