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马后炮】
李贤现在的职务是高平令,李远为原州大中正。兄弟俩的官位是靠拼命挣来的。原来当初尔朱天光大军离开原州回到长安后,另一路叛军在首领达符显的带领下威逼州城,昼夜攻城,城中守军吃不消了,李贤自告奋勇从别道远赴雍州向天光告急,天光答应救援后李贤赶紧又回到原州报信。
李贤回来的时候,贼兵已经形成合围之势,州城根本就进不去,硬冲不行,他没有贺拔胜马踏敌营的能耐,但他更有智慧,所以他耐心地等待时机。夕阳西下,天色将晚,叛军的打柴队回来了,李贤瞅准机会干掉一个贼兵,换上贼兵的衣服,背上一担柴禾混入了叛军打柴队进入了叛军大营,然后,他偷偷溜到城下,跟城上的守军接上了头,城上秘密垂下一条绳子,李贤顺着绳子往城上爬。
可是,挂在城墙上的李贤为贼兵发觉,万箭齐发,幸运的是没有被射中,李贤终于回到城里,告诉守城将士援军马上就来,坚定了城中人守城的信心。高平城军威复振。
城下的贼兵得到尔朱天光即将来援的消息后,慑于尔朱天光的威名,各自散走。李贤因功升为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李远为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史归本贺拔岳所授,如今却唯侯莫陈悦马首是瞻,李家兄弟早就看不惯了,所以听到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的消息后,兄弟们决定做宇文泰的内应,早就派人跟宇文泰接上了头。
因此,这才有侯莫陈崇据城门,城内突然杀声四起的缘故。内外夹击之下,原州城破,史归被擒,宇文泰将其斩首,以侯莫陈崇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兄弟三人归于宇文泰帐下。三兄弟开始了他们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故事一直将延续到隋末,直到隋炀帝梦杨花为洪水淹没,以李家后代李浑应之,李家子孙被屠杀殆尽。(未完待续)
这个建议如果被朝廷采纳,必将侯莫陈悦推到两难境地。接收朝廷的安排意味着失去兵权,老虎被拔了牙连狗子也要欺负了,拒绝朝廷的安排,则意味着对抗朝廷,谋反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宇文泰早已料定侯莫陈悦必不肯奉诏,那么。代天讨逆也就名正言顺了。但是让宇文泰再次失望的是,元修仍然没有轻易答应宇文泰的请求,皇帝还在观望。
其实对于洛阳来说,真正的危险不是侯莫陈悦,而是关中的一统。失去制衡的宇文泰万一起了异心那局面就失控了。
所以,元修并不希望宇文泰一股独大。迟迟等不到皇帝的命令,宇文泰等不及了,他决定单方面出兵,第一目标直指原州。
原州刺史史归本是贺拔岳亲信,但河曲之变发生后史归反而听命于侯莫陈悦。宇文泰接管平凉大军后,原州一下成了前沿阵地,侯莫陈悦遣大将王伯和、成次安带兵二千助守原州。贺拔旧部对史归非常不满,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人人得而诛之。第一仗一定要打出威风,宇文泰选择了贺拔岳手下第一猛将侯莫陈崇。
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侯莫陈崇带一千轻骑悄然出发向高平杀去。突袭队到原州的时候天还未亮,侯莫陈崇让大队人马埋伏在高平城附近,自己带领七个从骑直抵城下。天亮了,侯莫陈崇在城下叫门,他的样子更像远道而来会朋友的。
史归跟侯莫陈崇自然认识,大家都在贺拔岳手下混过,也算老熟人了,只不过。史归现在完全没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觉,自从投靠侯莫陈悦后,史归就知道跟老同事们站在了对立面。
识时务者为俊杰。管他呢!史归虽然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但此时见侯莫陈崇只带了几名亲随,以为侯莫陈崇是来做说客的,所以心里也没把侯莫陈崇这几个人当回事,命令守军开城门放侯莫陈崇入城。以我高平军的实力,就你们这几位。说好听的大家继续做朋友,说不好听的还有你们的活路吗?
城门开了。侯莫陈崇刚入城门就毫不客气地翻了脸,几个人呼喝着把城门占了。听到动静,埋伏在城外的骑兵们冲了进来,守城士兵乱作一团。与此同时,城中突然杀声四起,像炸了营一样,史归算是明白过来了,侯莫陈崇这是来攻城的,城内还有内奸接应,可是为时已晚。宇文泰放心让侯莫陈崇领一千骑攻打城墙高厚的高平城,实际上早已做出了安排,内应为高平豪杰李贤、李远兄弟。
李家兄弟做内应做上瘾了,当初反万俟道洛做尔朱天光的内应,现在又做了宇文泰的内应,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历史将证明李家兄弟的选择英明而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