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安史之乱】
鉴于李林甫病逝后可能留下的权力真空,李隆基急忙征召前往剑南任职的杨国忠迅速回朝。
赴任途中的杨国忠见到李隆基派来的中使后大喜过望,于是策马扬鞭返回魂牵梦绕的长安。
此时的李林甫已经在华清宫附近的私人宅邸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李隆基本来想要前往李林甫的宅第探视,可是李隆基身边的人却说李隆基此时前去探视不祥。
其实这些人不过是秉承杨贵妃的意志,因为她担心李林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对杨国忠以及杨家不利的事情。
李隆基命陈希烈和杨国忠审理王鉷谋逆案。其实此时李隆基的心中已经有了处置王鉷的策略,而他不过是给李林甫一个下台阶。
审判的结果可想而知。王鉷被莫须有的谋逆罪送上了黄泉路,而杨国忠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京兆尹以及二十多项使职落在了杨国忠的头上。杨国忠与李林甫的争斗彻底明朗化和尖锐化。
李林甫不愧是政治斗争的高手和老手。一出手便让杨国忠领略到他的厉害。( 800)小说/</strong>
这年秋天,南诏屡次进犯唐朝边境。李林甫趁机上言,兼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应该赶赴前方指挥军事斗争。
李隆基显然无法拒绝李林甫的这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李林甫的真实用意就是将杨国忠排挤出中央政府。
李隆基登上华清宫降圣阁遥望李林甫的宅第,同时晃动手中的红色丝巾。
卧床在家的李林甫在家人的搀扶下拖着孱弱的身体勉强站了起来,遥望着华清宫方向隐隐出现的红色。
这是不远处的李隆基正在遥望着自己!
临行前,杨国忠向李隆基哭诉自己的委屈和李林甫的阴险。杨贵妃也在一旁劝李隆基收回成命。
李隆基安慰道:“爱卿只管前去,朕很快便会召爱卿入朝!”
尽管李隆基的承诺给杨国忠带来一丝慰藉。可是杨国忠仍旧带着无尽的遗憾前往曾经长期生活的剑南。
失落的杨国忠不会想到局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当年十月,李隆基照例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年老体衰的李林甫自然在随行官员的行列之中,可是他的病情却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