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征战天下】
对于这一战高侃的表现,新罗第一名将、太大角干金庾信给出了最贴切不过的评价了:“唐人之谋,不可测也。”
这一战对新罗造成了什么最直接的影响?石门之战直接打碎了金法敏一统三韩的美梦,使之重新认识了唐军的战力。为了阻止唐军进入新罗,金法敏使出了两个计策。
他使出这两个计策后,唐军确实没有继续向新罗进攻,使得石门之战后,新罗获得了两年的重整军备时间。金法敏的计策到底是什么?唐军之所以没有乘胜进击新罗真的是金法敏的计策起了作用么?
实际上高句丽不管是守城技巧还是野战能力,都比不上中原的大唐甚至大隋,他在大隋面前的成功与在大唐面前的部份成功大致原因有三条:一是战略正确。
知己之长与敌之短,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上的优势,与对手后勤上的不足,打逐城逐地的防御战。
事实果真如此吗?按新罗说法,战斗刚开始时,新罗派出长枪营先行攻击,取得“斩首数千人”并“捉送(俘虏)唐兵三千余人”的战果。对于新罗,这可是很了不起的战绩。
新罗的将军们被首战的胜利感染了,于是,“各别兵分散”,不要阵型,打乱建制,直接冲锋,唐军在他们眼中似乎已经变成了待宰的羔羊!可战役的结果却无情地摧毁了新罗史官的谎言!
唐军总数也就四万人,而且战斗力绝对远在新罗军之上,如果一个回合下来就损失数千人,那么不用想,也知道这仗就不用打了,结果肯定是新罗胜。所以,石门之战并不像《三国史记》所记载的那样,唐军损失数千人且侥幸取胜。那么真实的过程又是如何呢?
石门,是高侃为新罗下的一个圈套,挖的一个陷阱!四年前,大唐侍御史贾言忠是这样向皇帝李治评价高侃的“勤俭自处,忠果有谋”。
从此次新罗军的最高统帅为新罗王金法敏可以得知,这支部队,是新罗的主力,再加上当地的高句丽叛军,其人数在五万之上!而高侃等统帅的唐军只有四万!
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守城一方城池坚固,又掌握了适当的战斗技巧,即使兵力对比悬殊,
防守方守住城池,打出超大的伤亡比并不难。高句丽在高句丽一点上做得很成功,其实辽东和安市的守城战,放到中原还算不上顶级的战例。
二是实力使然。在三韩之中,以高句丽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战斗意志最为坚韧。高句丽的军事力量不足以与中原王朝在野战中全力pk,但用来守城却是足够了。(未完待续)
唐军人数上处于劣势。身处险地,兵力不足,而且没有薛仁贵那种先锋猛将,直接排兵布阵硬碰硬,唐军不能保证必胜。要取胜,必须伏击——战前将部队埋伏于战场四周,诱新罗军进入圈套,然后四面夹击!
结合史料,可以分析出高侃的战术是:先期接敌——佯败——诱敌进入伏击圈。
可怜的新罗就这样被牵着鼻子一步步拉进了包围圈。于是战斗结果就如《三国史记》所记载的“(新罗)大败,大阿湌晓川……等死之”,
剩余的新罗败军一路向新罗逃去。石门之战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对于唐军来说,这只是个开头,唐军携战胜之威,追击新罗败军,
追到芜荑岭时,追上了新罗败军,一通乱打,有阵斩新罗居烈州大监阿珍含父子……考虑到兵力不足,后方不稳,唐军才停住了追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