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第103章 狗大户

第103章 狗大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乡民们遇急用钱,依然是找大户借钱。

反正这年头,乡里的大户,简直就是全能的,既是法官也是银行家。

张超现在对于唐朝的许多制度都看不顺眼,比如在唐朝大户好像特别受歧视。

大唐朝廷是皇权不下县,县下有乡里村三级基层,可有乡却没乡长,只有五个里正轮流当值主持。不但没乡官,连乡政府乡公所这样的衙门也没,当值的里正都是到县衙里去听差,负责协助县里处置本乡事务,征赋捕贼甚至是诉讼,这些都要参与。

但是什么公共服务,却是没有的。

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等,想都别想。

想修路,朝廷不会拔钱,想办学校,朝廷也不会拔钱,更别说其它的什么了。

张家已经赤字五千来贯钱了。

要不是张超厚着脸皮去了趟秦家借了点钱,张家的新窑和作坊等都要停工了。

负债五千多贯钱的张超,现在对于付账非常敏感。

“东家,社仓那边也催着纳粮呢,咱们哪天把粮送去?”

张超听着眉头紧皱,这都什么玩意。

在了乡里,地方的大族宗氏,那些乡绅地主,就成了天了。

这个天也不全是权力,更多的是义务。

乡里要修个路,没钱,怎么办,百姓各家出劳力,然后大户们出钱。要修个桥,也是一样,找大户募捐。

要修个学校,一样还得找大户。

甚至百姓平时有个纠纷,也很少直接找到县衙去,还是找大户主持。

隋朝的时候,义仓也叫社仓,义仓社仓都是一样东西。可到了唐朝,义仓之外,又有了社仓。义仓是由官府管理百姓纳粮,而社仓也是百姓纳粮,不过却是乡里自己管理的一个以备救灾的储备粮仓。

或者是因为隋时,那些义仓没能很好的起到救灾作用,因此百姓们都情愿再纳点粮建个仓库,这样万一遇灾,也能立马就可以开仓,而不用如义仓那样苦苦等待。

社仓基本上是一乡一仓,由乡里民望高的地主乡绅之类主持。

义仓是亩纳两升,而社仓是亩纳一升。

另外,大户也要多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