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内相
尤其重要的一点,天下一统,日渐承平。没有战乱,人口会迅速的增长,而不会减少,以后土地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均田制度就难以为继,因为无田可授。
均田制如果继续不下去,那以均田制为根本的租庸调税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木子蓝色说
今天晚上零点开始,也就是从二十三号到下月五号,起点双倍月票大战开始。本来我不好意思来求票,可编辑让我争一下,也只能拼了。现在是分类十一名,咱们也拼一把。
从零点开始,每增五百张月票,我们加更一章。现在是2419,双倍从明天开始,但我们就从这个数开始算起,若是明天能到两千九,马上加更一章。
在两税法前,富人们就算田连阡陌,拥有几千几万亩地,他们纳的田赋,其实是高限度也是一丁百亩,甚至他们往往还能享受特权,不用纳赋。
李超提出两税法,则是不管丁口,而是直接以户为单位,按所拥有的田地数量来征税,百亩起征。超过的,都按亩数征收,不设上限。田越多,征的越多。
这租庸调和两税法,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征税思路,并且其实是相互矛盾的。
“黎国公,你觉得按丁征税好,还是按财产征税好?”
太子再次问道。
兄弟们,跪求月票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温大雅踱着步,觉得太子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这是涉及国之根本了。
大唐的基本国策是均田制,有了均田制,才有了租庸调制,甚至府兵制也是在这个均田制上建立起来的。
朝廷在中原不断的均田授地,中原田地不足,朝廷又大举移民边疆,开荒拓地,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国策的。
但如果算一笔账,就会发现,均田制很难长久满足。就如今,大唐都有一千万户,拥有五千余万人口。其中丁男,也有上千万。哪怕一人一百亩地,其实大唐根本没这么多地可分。
大唐的土地许多还是掌握在地主豪强们的手里,哪怕可以开发边疆,也不够发。